2010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分析

首页 > 

公务员

 > 福建

 > 2010年福建公务员...

2010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分析

对于第一次参考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对于第一次参考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由上表可知,福建申论考试和中央、国家申论考试在考查要求、考查形式、考试时间和分值上相同。而在背景材料字数、题量和考查题型上有差别,这是由两个考试不同的竞争激烈程度所决定的。

随着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竞争加剧,其考查难度将加大,考查的形式将趋向多元化。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和各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都是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出题参考。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出现过的,较成熟的题型极有可能出现在福建省考中,应试者可参考练习。

一、理论分析

申论考试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检测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考试的命题发展趋势便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命题者会在认真总结历年考试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题型、题量和结构,完善申论材料的选择和评分,确保申论考试的主要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综合历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的情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题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申论考试的这种命题发展趋势可以从近几年申论考试的题材情况看出来。

2003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整治陋习的话题;

2004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网络文明的话题;

2005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我国公民读书量下降的话题;

2006年春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我国志愿服务的话题;

2006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关于我国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发展的话题;

2007年春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责任意识的话题;

2007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实现梦想,主要涉及大学生受资助、农民工致富等具体话题;

2008年春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全球汉语热和文化软实力的话题;

2008年秋季申论考试的主题是由应对突发事件引出的政府责任的话题。

可以看出这些题材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此应试者应该进行独立地观察和思考。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二)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申论考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如:

2003年秋季申论考试的题目要求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分析论证问题两个步骤;

2006年秋季申论考试又出现了新的要求,即以政府地方官员的身份写一篇电视讲话稿;

2007年春季申论考试则是要求辨析责任与能力的关系;

2008年春季申论考试要求为两种观点找依据,并且论述题要求围绕三个关键词进行论述;

2008年秋季申论考试要求以某乡的安全生产负责人的身份,提出相关问题的措施。

从这些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思想指导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公务员的实际工作。除了讲话稿这种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公文文种外,申论考试还可能会考查其他公文文种的写作能力。

(三)背景资料的字数增多

2004年以前的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还局限在2500~3000字,但2005年~2006年的材料字数远超过这个数目,达3400~4000字之多,近几年申论材料的字数高达5000~6000字,这就要求应试者更加注意对概括理解能力的训练。

(四)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在不断改变

“申论要求”涉及三个方面: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可能要求概括材料主要内容,也可能要求概括主要问题,也可能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虽然申论要求从形式上来看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讲,其测查点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可谓“万变不离其宗”。三、申论的命题趋势

总结历年来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测试的情况可以看出,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的命题形式以及基本思路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是2006年秋季申论考试在命题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以地方官员的身份写一篇电视讲话稿的形式。并且近几年来在材料字数和出题角度上都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由此可见,申论考试命题内容、命题方向及命题形式正逐渐产生变化,申论考试的命题专家正在探索申论模式的新突破,这也给今年申论考试的趋势预测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分析历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的情况仍可得出以下结论。

1、命题内容越来越“热”,越来越“杂”

从2003年秋季考关于整治陋习的问题,到2006年秋季的我国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发展的问题以及2008年秋季的政府事件的问题,都是当年的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到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人的命题趋势。

此外,命题内容的变化还体现在由最初的单一内容向复杂的综合内容转变。例如:2005年以前的申论内容相对单一,都是就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说明,通过材料本身就能较快把握材料的主题和本质,但是从2006年开始,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就逐渐复杂化,2006年秋季申论给定材料是我国志愿服务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材料中所包括的内容很多,驾驭难度增加;2007年秋季申论给定材料是实现梦想,材料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生受助以及相关问题、农民致富、反腐倡廉等等,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大问题。

由此可见,今年申论给定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一方面会是今年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将进一步扩大,要求应试者有很强的宏观把握和驾驭材料的能力。

上一页[1][2][3][4]下一页

2、试题模式更加灵活

2004年以前的申论考试虽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差别,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三段论”的模式。2006年秋季申论考试在命题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以地方官员的身份写一篇电视讲话稿的形式。

3、对总结概括能力要求更高

下面以2006年秋季、2008年春季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

2006年秋季的试题第二题要求:

请归纳和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志愿服务中出现的几类主要问题。要求:问题明确,不得整句摘录给定材料,字数限200字内。(满分15分,超过字数扣分)

2008年秋季的试题第一题要求:

根据材料,概括“全球出现汉语热”与“汉语仍非强势语言”两种观点的依据,字数限200字内。(20分)

在这两道题中,第一题属于内容概括,第二题属于观点概括。应试者必须在平时加强对概括能力的练习,尤其是对抽象概括能力的练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