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化名)清楚地记得,4年前,父亲卖光了家里所有的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读书。
李敏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一个村子,家中一贫如洗,住的房子还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土坯房。
每年6000多元的学杂费,李敏至多能凑到3000多元,拿出2400元交了部分学杂费,还得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今年,24岁的李敏即将大学毕业,一方面她为终于能参加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而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6次应聘失败的经历让她对找工作有些“忐忑”。
今年内蒙古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待就业往届毕业生达14.4万人,其中贫困家庭毕业生3.1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左右,像李敏这样的特困生不在少数。
“没想到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帮我找到了工作,这对我自己、对我们全家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李敏说。如今,李敏已是一家商贸公司的正式员工,她的就业也了却了他们全家的一块心病。
“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是由团内蒙古区委联合乌海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举办的“促进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暨扶持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到乌海市就业行动专场招聘会”。在今年5月6日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上,乌海市提供了2886个就业岗位,团内蒙古区委协调61家内蒙古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单位,提供了1805个就业岗位,并拿出其中不低于30%的工作岗位专门招聘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
“解决了一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一个家庭的绝对贫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工作。今年4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企业、高校、大学生代表座谈时,谈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胡春华指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危害不可小看。一些贫困家庭把孩子念大学看作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但如果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将动摇人们对教育甚至社会公正的信心。
胡春华要求,要把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抓好。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就能带动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定下硬指标,实现“两个基本解决”,即经过努力,基本解决新一轮扶贫攻坚确定的全区266万贫困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基本解决目前高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每年要为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提供1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在其他各类人员招考中,也要为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留出一定比例。
“大学生是团组织服务的重点群体,按照党的要求,服务大学生,特别是帮助贫困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创业问题,为党政分忧、为青年解难,是内蒙古各级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团内蒙古区委书记常志刚说。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近年来,团内蒙古区委书记亲自带队,本着“查实情、听真话、理思路”的原则,多次到高校、企业和基层调研。他们发现,一边是内蒙古经济发展较快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城市的用人单位人才紧缺,另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毕业生对各地优惠政策不了解。
通过研究,团内蒙古区委决定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在组织、动员、沟通等方面优势,整合社会力量,以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东西互助”行动等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各盟市政府和高等院校的直接合作,在毕业生与就业单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贫困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把各盟市出台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
本着这样的工作思路,团内蒙古区委与各盟市政府进行了沟通,并很快得到了各地的认同和支持,与乌海市政府、鄂尔多斯市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联合举办的3场“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了10395个就业岗位,其中,解决了千余名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鄂尔多斯市每天百货都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殷宗菊对通过“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招聘的员工非常满意。她说,公司先后招聘了40多名家庭贫困大学毕业生,已经有10多名走上了人事专员、商场楼层主管等基层领导岗位。
“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受过良好的教育,吃苦耐劳,能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在公司把不少贫困大学生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殷宗菊说。
目前,团内蒙古区委已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了进一步促进内蒙古大学生就业创业、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就业事宜,各盟市将陆续启动实施此项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