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蛇为何打三寸?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还记得陪伴我们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吗?如今,这部陪着几代人成长的科普巨著售价比原来翻了近10倍。9月份开始发售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近千元的“身价”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
少儿读物的实际作用是为了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可这些高价图书在启迪儿童智慧的同时,也在考验家长的钱袋。儿童读物价格高、包装精美、版本多早已是市场现状。随便进入一家书店,定价三位数的书籍不在少数。比较受孩子欢迎的《国际大奖小说系列》虽然只有薄薄几本,却定价481元;《儿童百科全书》一套398元,《安徒生童话》一套280元,《新格林童话》一套218元……
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相比,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一边是出版社攒书如“暴走”,一边是国民阅读率增长似“蜗牛”。“出书速度比卖书快”是一个被默认了的现实。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定价是横在读者与书之间的一堵高墙,也让读者对书价的疑惑越来越多:“书价虚高,俨然是暴利”。也有不少人开始抱怨:“书是一种奢侈品,买书更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对于少儿读物贵而不惠的现象,不少出版社作出解释:“现在的图书就是画多字少,所以贵,不过这种图书也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事实上,这只不过是托词。有教育专家表示:“有的家长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很多家长觉得贵的少儿图书印刷、装帧好,孩子读起来效果就好。正是部分家长的非理性消费,催生了少儿图书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文化图书成为奢侈品,这不是一个人的感慨,而是千万读者的担忧。有业内人士表示:“富人买精装本花钱比较爽快,而对普通读者来说,即便买平装本,也会有一个仔细掂量的过程。所以精装本往往卖得更快,这也意味着出版社回款更快。赚一样的钱,出版社自然更愿意做精装书。”现实虽如此,但笔者认为,读书决定了人的见识和修养,关乎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图书“贵族化”使读书成为一种奢侈的消费行为,这与政府提倡的全民阅读精神背道而驰。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赵武平曾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都不是一个逐利的行业,而更多的是埋头于精神价值的创造与深厚民族文化的积累。”装帧精美的“奢侈书”固然可以有,但出版社更应考虑到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重点推出思想正确,内容丰富,价格亲民的平民图书,以满足普通大众的阅读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