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_地方-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首页 > 

地方

 > 陕西

 > 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

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与《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技〔2012〕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陕西省2011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围绕我省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区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省(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一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逐步形成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区域创新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为我省推动科教强省战略,实现创新型陕西和“三强一富一美”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三、重点任务

以科学技术前沿和区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四、实施原则

全省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的深度合作,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充分汇聚和深度融合,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

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创新的任务和要求,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制订校级协同创新计划,先行先试,积极培育。在条件成熟的高校认定建设一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对经过培育并符合条件的省级中心,推荐申报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五、协同中心类型

根据我省实际和国家“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一)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

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依托我省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与省(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拔尖创新人才,逐步成为引领和主导本领域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的学术中心。

(二)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

面向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陕西文化强省建设的迫切需求,依托我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坚持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以及境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协同研究,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推动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特色文化园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能力建设,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三)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

面向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依托我省高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与省内外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有组织创新,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模式,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

(四)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

紧密围绕陕西省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规划,及陕南、陕北、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西安国际大都市建设等提出的重大需求,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组织省内外高校与本省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通过解决制约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带动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提升改造, 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使中心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六、组织管理

由省政府牵头,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成立“陕西省2011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省教育厅。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办公室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

成立专家委员会,为重大政策、总体规划、监督评估、实施管理等提供咨询,开展评审认定、定期检查和阶段性评估等工作。专家委员会由我省有关部门、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的专家组成。

评审认定专家遴选的基本原则是: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学术威望的科学家;长期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业行政管理的知名专家;熟悉国内发展现状、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同时,评审专家还必须对协同创新有深刻认识和了解,为人正派,精力充沛。

七、实施方式

“陕西省2011计划”自2012年实施,面向全省高校开放,四年为一个周期,拟建设30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步骤分为前期培育、评审认定、绩效评价。

(一)前期培育。

高校按照国家“2011计划”和“陕西省2011计划”的精神和要求,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创新力量开展深度合作,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重点开展协同创新体组建、协同创新方向确定、创新资源与要素汇聚、创新环境与氛围建设等工作,推动中心正常运转。中心的建设坚持动态、多元、融合、持续的运行机制,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管理。中心应设立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把握学术方向、指导人才培养、参与人员遴选与考核、推动国内外合作等。牵头单位应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为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条件,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以确保中心的有效运行和预期目标的实现,逐步形成协同创新的新平台和解决重大需求的长效机制。

(二)评审认定。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认定由领导小组组织,办公室负责实施,按照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和批准认定的程序,每年评审认定一批。

1.申报条件。

参与申报的协同创新中心应具备以下条件:协同创新所依托的主体学科应为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学科,原则上应建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协同创新方向的选择应符合重大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和地方发展的战略规划;在人员聘任、合作攻关、资源汇聚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主持承担了一定数量的国家级或省部级在研重大项目;已建立了实质性的协同创新体并开始运行,拥有良好的运行条件和必要的政策支持,具备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的能力和实力。

2.评审程序。

(1)组织申报。

采取限额申报的方式,在前期培育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由牵头高校组织提出认定申请,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

(2)专家评审。

经审查合格后,由“陕西省2011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采取会评答辩、现场考察的形式对申请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评审,并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

其中,科学前沿和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应以学术同行和管理专家为主体;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产业骨干企业的作用,实现地方政府管理者、行业产业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学术同行专家的有机结合。

(3)批准认定。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拟认定的建议名单,报领导小组批准。

3.评审要求。

除上述申报条件中提出的共性要求外,针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中心,设定具有针对性、特色化的评审标准。

(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符合科技前沿发展的趋势,且该方向的研究具有较好基础,能够代表我国该方向的领先水平,具备冲击国际领先的基础与能力;探索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开展了机制体制改革;已经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人才与团队,队伍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主要负责人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牵头高校以及主要参与高校,依托主体学科应为国家重点学科,最新学科排名处于国内该学科领域前10名,并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中心或重点研究基地。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符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规划,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能够代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水平;牵头高校以及主要参与高校,在该方向上应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基础和鲜明的优势与特色,依托的主体学科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建有相应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结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在人员聘用考评、人才培养以及管理运行等方面探索开展了机制体制改革,建立了跨学科、跨高校乃至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机制;已吸引和集聚了一批一流的人才与团队,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任务明确,主要负责人具有较高学术威望、较强的开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符合国家及行业产业的重点发展规划方向,协同创新各单位之间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基础,得到行业产业部门的充分认可和参与企业的实质性投入;牵头高校以及主要参与单位,应在本行业产业内具有鲜明特色、较大影响力和对重大技术创新的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参与企业应为我省相关行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依托的主体学科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省内本行业最高水平,并建有相应的省部级或行业内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基地;开展了机制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机制和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有组织创新的模式,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主要负责人在行业产业中具有较高声望和影响。

(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符合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规划,协同创新体拥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基础,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牵头高校在该方向、该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具备协同创新的牵头实力,依托的主体学科应切合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并建有相应的省部级(或以上)研究机构或重点科研基地,参加企业应为我省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产业影响力;已开展了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化的人员聘用与流动方式,形成了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新模式,改革成效明显。

(三)绩效评价。

经批准认定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应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机制,优化相关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过程管理,确保中心的良好运行和预期目标的实现。为加强对中心的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实行年度进展报告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年度检查以中心自查为主,牵头高校应在每年年初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中心上一年度的进展报告。中心运行满四年后,由专家委员会负责组织阶段性评估。

八、支持措施

(一)经费支持。

按照“广泛聚集、多元投入”的原则,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面向科学前沿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资源和投入,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形成集聚效应;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汇聚行业、企业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吸纳社会支持,建立地方投入和支持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经评审认定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财政给予引导性或奖励性资金支持。

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中心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和形成协同创新机制直接相关的开支,不得用于与中心无关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和资金核定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牵头和参与单位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作为中心年度检查和阶段评估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违规违纪现象,将从严从重处罚。

(二)政策支持。

经批准认定的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应在自身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范围内,给予中心充分的政策支持与保障。省级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在人员聘用与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机制、招生模式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赋予改革的相对自主权;

2.在国家和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

3.在研究生招生、鼓励吸纳优秀本科生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4.在组织申报国家和陕西省相关科技、文化、人才及重点任务时,给予优先支持;

5.对于成效显著、评估优秀的中心,可进入下一周期的实施。

九、其他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评审认定办法、绩效评价办法等另行发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留学 北京留学中介将推行业人才培训制度(1...
      (本网记者王焕现)将来不久,在北京接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的社会公众将可以得到更专业和规范的留学行业咨询师的指导。这是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留学中介服务行业协会高层研讨会得到的信息。 为了做大做强合法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北京留学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准备推出行业咨询师资格认定制度并开展相应培训。10月12日,北...
    • 留学 “海归”使深圳创新向着高端进发(10...
      物流、人流、资金流……深圳的一切都是变化的,流动的。上万人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在搬出,上千万的奖励金吸引着一个个高端服务业项目;一些人因为生活成本高选择了离开,一些人因为这里能实现梦想义无反顾…… 选择了深圳的人们,按着自己的理念打造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新形象。 引进第一万名“海归” 今年...
    • 留学 第七届留学中国教育展在东京开幕(10...
      10月14日上午,第七届留学中国教育展在日本东京新宿L大厦开幕。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孙建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来华处负责人,留学中国教育展代表团团长刘剑波、日本国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留学生交流室室长池田辉司、日本语振兴协会会长佐藤次郎、日本文化交流中心社长李欣立社长等出席了开幕式,日本国文部科学省...
    • 留学 第七届留学中国教育展在日本东京举行(...
      上午,第七届留学中国教育展在日本东京新宿L大厦开幕。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参赞孙建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来华处负责人,留学中国教育展代表团团长刘剑波、日本国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留学生交流室室长池田辉司、日本语振兴协会会长佐藤次郎、日本文化交流中心社长李欣立社长等出席了开幕式, 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日...
    • 留学 全国留学创业园网络年会召开(10.1...
      10月14日,第八届全国留学生创业园网络年会在南昌召开,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国家教育部国际交流司等有关部门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与会代表,就“加强专业孵化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服务水平”主题进行了共同探讨。副省长孙刚出席会议并致辞。 据了解,我省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工作...
    • 留学 中心组团赴泰执行“留学中国教育展”任...
      经中国教育部批准,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组织的“留学中国”代表团于至14日赴泰国曼谷参加教育博览会,之后赴那空府瓦莱叻大学访问并举办留学中国说明会。今年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第三次组团参加曼谷教育博览会,参加教育展的有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山东、福建、广东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共计19所知名院校(包括1...
    • 留学 来华中学生,捷克传奥运(10.26)
      左起霍玉珍大使、捷克大体联主席、总统办公室主任、斯蒂尔斯卡近日,在捷克众议院举行的“迎接2008北京奥运图片展”开幕式上,曾在中国北京学习生活过的捷“小留学生”斯蒂尔斯卡,应邀用中、捷、英三种语言讲述了她在中国北京的经历,并以一曲《在梦里》的中文歌曲,播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该生去年通过学生交换项目在...
    • 留学 河南省学子赴美留学有了“高速路”(1...
      刚走进大学就有机会赴美留学,这不是什么空想。记者昨日从河南大学获悉,该校已加入《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凡是该校本科一年级或者硕士一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赴美国的八所大学完成深造。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共同合作与管...
    • 留学 江苏省在英国举行人才交流合作洽谈会(...
      中国江苏省大型人才交流合作洽谈会10日在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举行,来自全英各地高校的近300名中国留英学者出席。 本次洽谈会由江苏省人事厅主办,布鲁内尔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承办,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旅英工程师协会、布鲁内尔大学国际学生处和布鲁内尔大学就业中心等协办。 江苏省人才招聘团团长、江苏...
    • 留学 嘉华世达成为国内首家与韩国知名大学合...
      嘉华世达喜获韩国知名国立大学——忠南国立大学委托书!,韩国忠南国立大学与嘉华世达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自此,北京嘉华世达作为韩国忠南国立大学在中国指定的委托招生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为韩国忠南大学进行招生工作。本次强强合作为广大中国学生留学韩国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便利的入学途径。据悉:忠南国立大学...
    • 留学 瑞典教育代表团访问我中心(10.23...
      全体合影10月22日上午,经瑞典驻华使馆科技处协调组织、以斯德哥尔摩大学(Stockholm University)副校长Lena Gerholm教授为团长的15所瑞典大学组成的瑞典教育代表团一行四十余人访问了我中心。会议现场邵巍副主任代表中心对代表团的来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中心情况...
    • 留学 我留加公派留学人员喜迎十七大(10....
      (本网讯)10月14日,渥太华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庆国庆,迎十七大”的联欢活动在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举行。教育处陈文申公使衔参赞等与国家公派留学人员40余人参加了联欢活动。 陈公参在活动中与大家进行了亲切的座谈。陈公参说,为留学人员的交流活动做好服务,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是教育处的重要工作之一...
    • 留学 我留澳学生学者收看党的十七大开幕式直...
      (本网讯)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留学和工作的中国学生学者对党的十七大热情关注,希望能收看到国内的电视报导,及时了解会议的有关新闻。 10月15日上午11时,北京时间上午9时,学生学者代表30余人来到我驻悉尼总领馆教育组,一起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党的十七大开幕式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喜迎党的十七大胜...
    • 留学 就业前景成为海外留学“着眼点”(10...
      近日,留学金秋展纷至沓来席卷京城,各大留学展推出的主题活动吸引很多家长和学生前来问询。记者走访几个留学展发现“就业前景”成为学生和家长留学考量最为关切的“着眼点”,同时参展院校和主办方提供许多受益于“海归”今后就业前景的规划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镀金”归国后就业前景如何 留学展上“忙碌奖”最应颁发...
    • 留学 海归分享中国创投经验:要有快速学习能...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好久不见的NetscreenTechnologies共同创办人邓峰,2005年返回中国成为海归人士,在北京创办北极光创投。他日前在“硅谷清华论坛”中表示,两年时间转换产业类别与角色,从创业家转成为创投业者,“每天都很兴奋,时时有挑战与学习,学最多的是‘中国经验’。” “200...
    • 留学 10月19日至24日英国签证中心将暂...
      本报讯(记者熊焱)近期打算办理英国签证的市民需要注意了。中国各地的英国签证中心将在10月19日至24日不接受新的签证申请.记者从英国旅游局获悉,为了做好指纹提取程序的准备工作,从10月22日起至10月24日,英国驻华大使馆(领事馆)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的签证处暂停办公。10月25日起签证处和签证...
    • 留学 外交部高度重视英国将在华实施生物识别...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英国驻华使馆告,英国将于10月25日起在华实施生物识别签证,届时将要求中国公民在办理英国签证时提供十指指纹和面部照片。外交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就此问题做英国有关方面工作,要求英方考虑中国民众感受,最大程度地减少办理生物识别签证给中国公民带来的不便。 英方解释,目前英已在全球大部...
    • 留学 周济强调:要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部、财政部召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工作视频会议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求,推进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国高水平大学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培养若干年后国家建设所需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经国...
    • 留学 留学考试刮起改革风(10.12)
      虽然原定今年9月正式开始的新GRE考试改革由于网络环境等问题而未能如期实施,但雅思考试的计分方式已从今年7月1日起进行了重大改革,口语、写作部分增加了半分的设置。 其实从去年开始,几大权威留学考试已经频频刮起了改革风:托福开始网考并引入口语考试;雅思取消90天以后重新报考的限制,可以随时报名;美国商...
    • 留学 中心召开“中心事业发展与我的前途”座...
      会议现场为了加强中心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探讨如何加强职工特别是新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激发职工热爱中心、奉献中心的热情,作为职工培训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心党总支、办公室、团支部共同举办“中心事业发展与我的前途”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职工共有33名,会议以座谈和交流方式进行,大家围绕会议主题,就自己...
    • 留学 2008年赴境外“留学中国”教育展意...
      应各位老师的要求,为配合各校安排2008年的教育推广计划,我们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08年留学中国教育展的计划公布出来,供各位老师参考。(该计划已于11月12日获得教育部批准)。如果各位老师有意参加,请填好所有信息后,按参团意向在相应括号内打勾。并将表格打印传真至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来华处:FAX:...
    • 留学 海归和海外学子畅议十七大 坚定为国服...
      10月15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一些海归、海外学子通过本报畅谈十七大,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发挥海归的创新优势 这几天,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正在国外出差。他透过越洋电话说:“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回来的这批人不仅...
    • 留学 教育部发布今年第3号留学预警提醒赴南...
      最近一个时期,南非连续发生我国公民遇袭身亡事件,仅9月18日后的5天内就有4人死亡,2人重伤。鉴于以上情况,我国驻南非使馆教育组特别提醒赴南非留学人员,要重视留学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安全问题: 一、赴南非前要注意:1、全面客观了解当地情况,正确认识南非的治安形势...
    • 留学 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中国校友会成立(1...
      图片说明:姜锋副司长在成立大会上讲话(本网讯记者王文乐报道)为促进中国著名大学和德国顶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友谊,加强沟通,帮助中国优秀学生去德国顶尖大学学习或从事科研工作,2007年10月20日,卡尔斯鲁厄大学中国校友会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召开成立大会。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姜锋出席了成立大...
    • 留学 海外高校出招“争夺”中国学生(10....
      ◆亮出具吸引力的奖学金计划 ◆放松签证及就业政策 ◆“时尚”专业将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10月20日至21日,2007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北京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的600多所院校参展。 据悉,为吸引中国学生,海外高校纷纷亮出极具吸引力的奖学金计划。 除此之外,新增强势专业、放宽...
    • 留学 中心党总支组织参观《复兴之路》大型主...
      中心党员合影为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总支于开展了一次内容丰富的党日教育活动――参观位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全面真实地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100多年...
    • 留学 2008年度中美化学领域双边合作研究...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之间的科学合作框架,为促进两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领域的合作研究,双方将共同资助我国和美国科学家之间开展的合作研究项目(JointProject)。NSFC对每个项目将提供60-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项目执行期为三年,用于资助中方研究...
    • 留学 中英教育部长级磋商会议在京举行(10...
      10月29日上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北京与应邀来华的英国创新、大学及技能事务大臣约翰·丹能共同举行了“第三次中英教育部长级磋商会议”。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周济部长与丹能大臣回顾了中英双方现有主要合作项目及其发展,并就在华的中英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及职业教育等新合作领域交换了意见。会后,周济部长与丹能大...
    • 留学 春晖的故事:燃烧梦想、创造辉煌(10...
      "春晖的故事"系列报道三毕万里简介: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7年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获硕士,1987年~1991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工作,1991年就读于Cincinnati大学医学院,1997年博士毕业后在世界最大的生物仪器公司ABI就职;2002年底辞职开办NuStar公司,2006年底...
    • 留学 第二十五届韩国海外留学语言研修博览会...
      首尔博览会现场(点击放大)经教育部批准,我中心组派的中国教育代表团一行39人圆满完成了在韩国的展览和访问任务后于10月12日顺利回国。代表团于10月6、7日和10月9日分别参加了在韩国首尔和釜山举办的第二十五届韩国海外留学语言研修博览会,于10月8日和10月10日分别访问了首尔外国语高中(Se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