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干啥事都兴亲友团。相亲拉上亲友团,相亲成了“招聘”;招聘拉上亲友团,招聘成了“相亲”。
有些大学生求职,背后跟着一个强大亲友团,亲友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在现场指导,有人在背后“找门路”。难怪有人戏称:没有最强职业,只有最强亲友团。
求职就业,本来是一个人的事,缘何变成了一家人的事?用人单位对这样的“亲友齐上阵”现象又怎么看?
最强就业季,亲友团来助阵
过了正月十五,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始进入“找工作”模式。
2月15日、16日,省、市人才市场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同时开场。近千家用人单位提供5万个岗位,规模系历年之最。前来求职的人更是多达15万余名,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内,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省人才交流中心、大河报社等单位承办的河南2014年首场大型招聘盛会,4万个岗位引来13.1万名求职者。(详见大河报2014年2月17日A06、07版)
有“亲友团”来助阵。记者在这些大型招聘会上发现,随着2014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季”的来临,组“亲友团”前来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并不在少数。
然而,面对这些亲友团,一些教育学家及应聘单位认为,亲友团助阵,并不会对应聘结果产生积极意义。
“你想想看,有哪家单位会喜欢这种没有‘断奶’的员工?”一位应聘单位的主管直言不讳,不但结果不会太理想,而且,毕业生还会失去一次独自面对压力、挑战进而蜕变、成长的机会。
专家建议,应加强对求职大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其战胜求职时的恐惧和焦虑,为其应聘就业之路提供“硬帮扶”。
家长组团帮孩子找工作
“人家说,上阵父子兵,找工作这样的大事,你交给一个孩子,怎么能放心。”在招聘会上,郑州市民何先生组团来帮女儿找工作,在他的心里,女儿现在仅仅是一名大四的学生,还不具备“独自做事”的能力。
何先生拉上了妻子、弟弟等这些“过来人”来助阵,他相信,凭借他们三个“臭皮匠”多年的涉世经验,应该能帮女儿筛选出好的企业信息。
河南大学大四学生小黄,此次也是带着父母一起来参加招聘会的。小黄的父亲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一早专程从开封驱车来到郑州,因为参展的招聘单位比较多,所以一家三口分头到不同展区了解信息,一旦发现适合的单位后,小黄会接到父母电话,携简历到相应展位面试。
“在开封,这样大型的招聘会比较少。我们全家提前就计划好,今天上午效率比较高,找到五六家单位投递了简历。对方也有录用意向。”小黄说。
与何先生情况类似,陪同赶招聘会的亲友团成员,有正在职场拼杀的,有初入职场出来长见识的,也有通过业余活动扩大交际圈的。各人根据经验提供的参谋,从多个角度完善了求职者对企业的了解,也为企业全面解答职员的疑惑提供了机会。
当然,有些携带“亲友团”的大学生也表示:这是无奈之举。“你不让他们来,他们还不高兴。”大学生小史说,每到一个摊位前,爸爸妈妈就先她一步抢问,看到用人单位那怪怪的眼神,她都觉得实在不好意思。
一次好锻炼机会失去了
在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参加招聘工作好几年了,这两年,携亲带友找工作的大学生还真不少。
不过,根据他这么多年的观察,在招聘会上携“亲友团”助阵实际上意义不大,毕竟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实力。“每当看到有家长陪着孩子来招聘,我心里对他的印象分就降低了,至少我个人是这样。”刘先生说。
这些亲友团,在帮孩子求职时,很多只侧重个人的学历、专业背景,以及企业的岗位名称与待遇,听着岗位头衔还可以,就直接问薪水和上班时间了,实际上这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他们并不愿作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亲友团中有工作经验的人,会从工作环境、休假时间等小问题中,发现企业的发展理念,以及是否具备规模等,这确实也增加了求职胜算的可能。但,毕竟,这些“加分项目”不是求职者本人自己争取到的。
“就像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吃饭一样,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孟闻远认为,孩子要从在校生逐渐转型为社会人、企业人,学会独自面对压力和挑战。求职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在迈出校门之前最好的锻炼,而家长陪伴则会使学生失去第一次独自闯荡的机会。
“软帮扶”扶不起 “硬帮扶”是根本
扶他一阵子,不能扶他一辈子。大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求职时一次的“软帮扶”,而是需要高校在加强学生自身实力等方面下“硬功夫”。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今绝大多数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缺乏整体规划,对就业信息的搜集能力也明显不足。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孟闻远说,最根本的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要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要把学生就业作为第一要务考虑。当学生明白,自己所学专业和所学知识,到社会上能用得上时,他自然就增加了自信。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求职前的心理辅导。
“有必要通过心理辅导与个体咨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最终使学生抛下包袱、轻松就业。”郑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说。
袁林方建议,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因此高校不仅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应积极组织他们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接触、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