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归潮已进入第六代,以“70后”、“80后”为主力军的海归虽不再拥有耀眼的光环,但“大众海归”的身份并不妨碍他们用行动向社会展示他们的价值。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苗绿说:“不同于80年代出国留学生为生存而艰苦奋斗,现在的海归更多凭爱好做事,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有更高的追求。”海归角色不是旁观者“当我放弃美国的一切,坐上回国的飞机时,我才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如是说。80年代出国的海归最奢侈的美国梦是在美国成家立业。但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海归希望以中国人的自信与外国人平等交流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也正是基于这一份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多海归希望回到国内工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信弘天禾资产管理中心的执行董事、海归张鹏表示:“上一代海归更多的是学习西方技术。我们这一代更倾向于将国外先进的模式带回国,并使它生根发芽、创造价值。”团队合作显海归力量随着海归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海归的认识趋于理性,海归身份所带来的个体优势不再明显,各个社团组织纷纷建立,将海归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杭州高博技术与战略研究所执行董事李慧说:“我们都在波士顿工作、生活过,被彼此之间合作的愉快氛围所吸引才组成了一个团队。”留学生活给海归带来的不仅是国外的知识和文化,海外学习、生活的共同经历也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海归根据爱好、行业组成不同的创业团队和社会公益团体等,共同担起社会责任。海归公益从身边着手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家良感慨道:“据我了解,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公益慈善领域人士基本上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对新一代的海归而言,归国创业除了个人利益外,还有一份特殊的责任感。从美国回来的杜可名看到国外二年级的教室里铺着地毯,孩子们可以坐在任何一个地方看书,于是她回国创立蒲公英图书馆,“希望我们中国的儿童也能受到这样的对待”。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