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全国各省复工及开学都受做出延期安排。近日教育部关于凝聚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全国各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综述。查字典小编整理相关资讯,关注一下~
凝聚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
——全国各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综述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词恳切,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鸣响发令枪。
在爱国情涤荡国人心灵的这一年里,关于深化学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文件相继出台,细致擘画了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蓝图;各地各校积极落实,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从春到冬再到这个春天,一段贯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阶梯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让人振奋。
明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框架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育必须贯穿于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整个过程。
然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长期以来在育人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学段间、课程间内容过度重复,学段间衔接性不高,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这些都表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要更深入、更有的放矢。
“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这一工程,不仅极大鼓舞了思政课教师,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视。
在纷繁复杂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绪中,要如何开展?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的基本原则,并为未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确定了主攻方向: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印发,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的坚定决心,也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得以明晰。
教育部也推出多项举措,研究制定“1+3+1”系列文件,组织开展“三巡六创优”“一省一策思政课”等活动,创设“周末理论大讲堂”,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规划也随之进入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从小学到大学,从稚气孩童到翩翩少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是对这段成长成才阶梯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2019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号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辐射作用,与中小学开展结对活动。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的改革探索积极火 热:北京组织研制《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山东编制完成囊括小学、初中、高中17门学科的《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浙江省组织编写《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29门学科的《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启动德育一体化研究与实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而今天当我们回望过去,可以肯定的是,党的指挥更加科学明晰,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未来可期。
抓住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牛鼻子”
纲举目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什么是纲?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过去的改革经验到现在出台的中央和地方文件,“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始终被列为重点工作,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牛鼻子”。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多位专 家学者分析指出,要搭好思政课螺旋上升阶梯,就要从课程目标、教材体系、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要素上找到同一方向的合力。
其中,厘清各学段课程目标是基础工作。《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就是要确保育人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成。
2019年10月,在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上,5名来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聚焦“爱国主义”主题,进行展示。
“你们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是在哪里?”在幼儿园孩子们的“抢答”中,教师引导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爱国;在小学思政课上,国庆阅兵空中梯队的视频燃起全班学生强国梦;“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希望中国好吗?”是初中课堂上的“爱国三问”;而在高中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到了大学课堂,青年学子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理解则深化为对民族精神、国家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全面把握,培养理性的爱国情。
北京、上海、四川、山东等多个省市踊跃探索,在地区指导性文件中明确各学段课程目标,并联合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围绕“爱国主义”“劳动教育”“生态文明”等相同、相似思政课主题开展活动,以一次次具体实践让教师们体验层层递进的课程目标要如何实现。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编好教材是达成思政育人目标的充分必要条件,更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素。2019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实现全覆盖,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对思政教育一体化阶梯落地生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科统编教材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翻开课本便能发现,语文教材里脍炙人口的传统文化名著不断增强着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反映革命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的作品激发着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历史教材里鲜活感人的英雄人物也正与思政教材一起,为广大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
在此基础上,各地也依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发挥德育的最大效益。比如,江西深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编撰出版了涵盖各学段的“红色文化”教材;北京组织编写衔接各学段的思政教育通俗读物……
与此同时,思政课内容也丰富起来,有力支撑起一体化建设的架构。这一年,有武汉青山区钢城第二小学的学生拿着粉尘仪记录教室内外的PM2.5值,直观体验何为生态文明;有济南十四中的学生经过临沂枣庄线、北京线和西安线的3次研学旅行,懂得了自立、自律和自强不息的意义;也有四川的大学生开展挖掘巴蜀文化名片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项目,增强弘扬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的课程内容建设,既打通了入脑入心“最后一公里”,又不断增强学段间教学衔接的耦合度。
此外,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也逐步跨过思政必修课的“三分地”,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横向展开。选修课、校本课程和兴趣班等各类课程正在发挥着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效应,调整着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为新时代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螺旋阶梯添砖加瓦。
如今,辛勤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牵着课程教材体系的“牛鼻子”,深耕课程目标、教材体系、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要素,将思政教育的种子有序地播撒在大中小学学生的心田。
构建不同学段“协同作战”的思政课教育体系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解决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等体系化的关键问题后,如何在不同学段之间,尤其是重点做好中小学思政课与高校思政课的衔接贯通?这成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难点。
在过去,由于物理空间的阻隔,同样是上思政课,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基本是“背靠背”,各自只管讲好自己这一段。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要求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协同作战”,完成好教学接力。
大学拥有相对丰富的教研资源,让这些优质资源下沉,帮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相互衔接,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作用,主动对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专门培训项目,并鼓励教师走进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实践。”
2019年11月20日,在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的政治课堂上,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2班班长杨雨萱拿出一封学生来信,上面写着:“我最近经常听爸爸妈妈提到初心和使命,可我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杨雨萱运用所学知识耐心地讲解。
河北工业大学依托自身优势,签订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协议,不仅大学的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一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也加入到探索“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育人格局的建设队伍中。
高校思政课优质资源下沉成为很多地方的第一选择。比如,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等,探索通过团队课方式,建立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上海高校的“中国系列”品牌课程正逐步向中小学延伸,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亮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次开设“思政课骨干教师提升计划”教育博士项目,面向中小学思政课一线优秀教师招收攻读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首届共录取25名学生,全部为中小学全职优秀教师。
除了教师专业发展要实现一体化统筹,要想使思政课内容高度聚焦、力量一体推进,体现纵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整体水平和成效,更需要理顺机制、搭建平台,促进大中小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作为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唯一发言代表,西安兴华小学副校长王良倍感光荣也更觉自己责任重大。2019年6月,他与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发起的西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首次活动,迎来了西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负责人、教师代表300余人。“这个活动真正打通各学段思政课的‘任督二脉’。”王良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该坐在一起,多进行一些具有衔接意义的互动交流,既满足教师在本学段关于思政教育的发言权,又让教师拥有对后续发展空间的知情权。这如同盖一座楼房,虽然砌墙的不管装修的,但墙都砌不平整,怎么做下一步的装修?”
英雄所见略同,在过去的一年里,越来越多像王良一样的有识之士为了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而集结:2019年,“青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目标是为邻学段、同学段、跨学段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思政课“堵点”集体攻关及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天津成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着力构建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育体系;“广东省大中小学实践育人共同体”创新实施高校“校地结对、实践育人”计划,2019年就结对几十对。
除了理机制、搭平台,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更需要教研活动的一体化,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的隔膜。
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一年来,各地各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方向,积极行动,在建体系、搭平台、顺机制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让每个学段都有“责任田”,都有“一段渠”,同时,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努力为学生成长打好底色,成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