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表明我国教育改革不单纯是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更是敢想敢干、思行合一的实践和行动,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特色”,必须牢牢根植于中国的现实土壤。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直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习总书记2014年考察北京大学时曾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如果说“世界一流”是中国大学与其他世界一流大学比肩的共性,可通过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实现自身发展;那么“中国特色”就是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条中国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抄,领跑而不追随。它既不同于传统苏式教育,也不同于当代西方教育,而是秉承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韵,立足本国国情,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凸显“中国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容忽视。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沃土,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必须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展望未来,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育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其对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以及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功夫”意义重大,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由之路。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所以,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源源不断地向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输送精神养料。
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和凸显了“中国特色”,是建成世界一流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途径,为中华民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脊梁。立足这一国情,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