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牛一刀:个性化、社会化与高考改革_社会-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胡牛一刀:个性化、社会化与高考改革

首页 > 

社会

 > 胡牛一刀:个性化、社...

胡牛一刀:个性化、社会化与高考改革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浙沪高考改革方面的文章,其中有的说复旦大学2017级浙沪生源大学物理学科不及格率比过去大幅提升,有的班高达30%(未证实),结论是大学教育质量的起点受损,从根基上危害到了大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确实,这届浙沪学生是选课高考的,学生学业的差异必然是巨大的,如果大学未作应对,还是老办法统一编班,势必造成这种起点不一致的现象。那么,我们需要的思考的是,这些问题是出在高中?还是高考改革制度设计的问题?还是大学本身的消极态度造成的?高考改革并不是一天内完成的,对2017级学生来说,各个大学都有大量的准备时间,因为2017级生有整三年的改革过程,我们的大学在这三年中,思想上有过多少改变?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有改变?对待高考改革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既然当初没有让学生选物理的科目设置要求,现在又何必抱怨学生物理基础不扎实。

举个例子,大家可以比照比照。现在全国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推动这项工作的实施一定是政府,一定是垃圾回收的环卫公司而不农民朋友们。为了促进农民朋友对垃圾分类感兴趣,肯定要出台各种制度,有奖励的也有处罚的。在全国推行这项制度前,有的地方还真的进行了试点,当农民朋友认认真真把垃圾分成可以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放入不同的垃圾桶后,村里开过来运垃圾的车却只有一辆,环卫工人们不管什么类别的垃圾最后都倒入同一个车中。大家看了此例一定会发笑,如此回收方式,何必让大家把垃圾进行分类啊?

读而思deepreader

教育就是生长,生命的成长就是不断成熟与进步,在此过程中人要不断成就自我,成为社会积极的一员。教育不仅要为个人适应社会提供条件,使之成为现实社会人,更要为人的个性发展开辟天地,让个性化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成为将来社会人。如果说社会化关系到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延续,个性化则是确证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所在,两者不可偏废。作为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对教育方向的把握及人才培养的走向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公平公正,科学选拔各类人才。相比以往乏选择性的文理分科,本次高考改革中的着力点是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增强了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这次改革是不是就已经表明我们的教育重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了呢?高考改革与个性化发展契合了吗?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是完满的,关于学生个性化、社会化与高考改革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个性化与社会化。

爱因斯坦认为:任何一种伟大高尚的事物,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源于独立的个性。社会是在创新中发展的,创新在本质上、发生学上不是群体性的,而是个性化的,可以说社会发展既是人民群众推动的,也是社会精英撬动的,更是人个性化的集中反映。人的个性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因而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个性。提倡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其意义在于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集体发展在根本意义上是一致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来发展他的潜在天赋,达到自我实现,其根本在于个性得到发展。如果一个社会无视人的个性甚至抑制个性发展,那么无疑是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的贬值,这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不幸;反之,人的个性愈受到重视,个性愈发展,社会则愈进步。教育的社会性告诉我们,削除个性发展的桎梏,要从学校教育做起,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是创造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潜在条件,这关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化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可以成为社会中特定的一员。通常来说人生有两次社会化,一次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来完成,初步的价值观、人格、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及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会基本形成;第二次社会化也就是再社会化,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这个时候需要自己独立思考,适应社会,人的个性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但仍会受制于第一次社会化。如果两次社会化差距太大,受教育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说明第一次的社会化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的改革是社会根本的改革,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使学生能够成功社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教育将社会的需要与学生的天赋、才能、特长、志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不是扼杀,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也只有我们的教育有足够的开放,学生个人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个性的时候,个性化与社会化才能统一,我们的教育才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当然地要体现国家意志,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个性化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他是一个人接受教化的过程,基础教育作为养成教育,必须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这在高考制度的设计中必须顾及公平性与公众接受,个性化作为一种理想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中逐步得到体现,是从实然世界不断走向应然世界的过程,它体现了教育的超越性。

二、个性化与高考改革。

作为人的个性,是区别他人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品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本次新高考改革在育人模式上主要体现了选择性教育思想,相比以往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如选择课程、选择考试科目、有限度地选择老师、选择考试时间及选择专业与高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现在个性化的课程与个性化的学习,同时还有个性化的应考方案,个性化的升学通道、个性化的志愿。通过对比,本次改革确实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体现了一定的个性化教育,初步具备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基础。可以说,我国的高考改革朝着发展人的个性为目标的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而努力着。在如此制度框架下,我们还是需要冷静地思考,我们的学生是为了取得高分而选择课程?还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课程?这其中有多少是被个性?班级授课制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个前提下怎么能够做到个性化?高考制度本身是带有普遍性的它怎么能够做到真正个性化的设计呢?考招分离的制度在公平的前提下何时才能推进?个性化与高考有着必然的联系,高考改革的深化要体现为有助学生个性的舒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其实质是指每个个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他需要落实到个体的生命成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人类自由发展的前提。强调个性化要体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融合,个性化并不排斥社会化,个体生命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融入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新社会、新生活的过程。高考改革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给他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和天地,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更深入地去思考,如果说本次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发展的是学生的什么个性?教育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让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地发展,也不是每个科目都要得到全面发展,这其中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教育须遵循学生个性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决定人才的多样性。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应该由学生的秉赋、志趣才能及性格特征等来决定其发展的方向,我想这才是我们高考改革的核心。当然,指望通过高考改革一举解决教育的所有弊端,从根本上扭转所谓的应试教育现状,那是不现实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同的学生接受不同的大学教育,这是现实。无论怎么样的改革,高考仍需一个衡量标准,这标准就是考试制度,区分度是它必须的。如果说一个考试制度能够适合大学的意愿,大学的招生意愿,当然是最理想的,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本次高考改革,高中自愿吗?大学积极吗?没有大学积极参与的高考改革如何体现个性化?现在是高中为主体,让高校来适应高中所谓课程改革的需要,考试评价改革的需要,这显然是本末倒置。教育改革的希望放在高中学校,高中学校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这是目前高考改革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与高中衔接中的个性化。

教育的问题不是高考带来的,高考的问题是教育带来的,教育的问题是社会带来的,社会的问题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浙、沪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超前,无论硬件或软件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也是恰当的。如果说,两个试点地区的高考改革体现了教育的选择性与多样性,体现了一定程度个性化教育,那么与之对应的大学招生与大学教育是否同步跟上了,这是有疑问的。目前,因为部分大学只在招生的过程中注意到了高考改革,而实际招生后的大学教育中未及时应变或根本未作改变,浙沪的高考改革反而给这些大学仍就一统教育带来了教育起点的混乱,进而影响到了大学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这是可以预见的与事实存在的,也暴露了本次高考改革中大学的消极态度。至少在第一届学生的选考科目的规定及大学入学后的教育中可以看出,高考改革后的大学与高中的衔接存在问题的,所谓的个性化教育并没有得到延续。为了争抢生源,很多高校未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而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这也就使有限的高考改革推动的个性化教育碰壁。大学招生说到底主体是大学,任何专业都是通过课程而发生的,大学因为课程而拥有设置专业的能力。弗莱克斯纳在《现代大学论》中说:大学要根据需求、事实和理想所作的变化。但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社会对高考改革有很大的期望,大学未及时应变,这就是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地方。大学是通过课程与学生交互的,通过专业,通过课程群,从而使学生获得专业学位。

通过高考改革推动,高中生与家长已逐步建立起先专业后学校的观念,关注焦点已从学校(985,211)到专业,乃至大学提供的课程,授课的教授等。事实上也出现了部分顶尖大学的一些专业录取分低于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的现象。也就是说社会需求的精细、精准就在眼前,大学教育须尽快启动课程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对应高中的课程改革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这其中重点显然在于课程的设置,毕竟专业、学科、职业是通过课程而汇合。大学须在同一个专业,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让高中不同选课的学生都获得合适的教育,而不是一入学就补物理知识,只会补课的大学教育显然是消极被动的。耶鲁大学信奉的信条:你们(学生)就是大学。怎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怎么样的课程。如果大学消极应对高考改革后送上来的不同学生,那么一方面抱怨学生质量的同时,另一方面大学本身或相关专业也失去了竞争力。建立起课程比专业更重要的理念非常重要,恰当的组合一个课程群能反映职业的基本需要,大学要通过课程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发展他们的个性,为民族国家的长远、健康的发展提供健全的心智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留学 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可不受编制户口...
      2007年03月29日20:17:00新华网北京3月29日电(记者魏武)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日前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显示,今后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可不受编制数额、增人指标、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口所在地的限制。旨在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其他措施还包括,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
    • 留学 贵州:制定回归政策 将加大人才和智力...
      新华网贵阳4月8日专电(记者刘义)“十一五”期间,贵州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省统一的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和人才库,并制定回归政策等,逐步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据贵州省人事厅副厅长侯丽江介绍,贵州将通过设立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等,利用短期工作与项目合作、兼职及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考察讲学
    • 留学 贵州:将建立和完善拔尖优秀人才服务机...
      新华网贵阳4月8日专电(记者刘义)“十一五”期间,贵州将建立和完善拔尖优秀人才联系服务制度和高级专家咨询服务系统。据贵州省人事厅副厅长侯丽江介绍,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和拔尖优秀人才服务制度,包括直接联系一批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学科带头人、博士后等
    • 留学 陈至立在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
      2007-04-09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暨颁奖典礼。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向“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和新受聘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所有长江学者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向李嘉诚先生和香港李
    • 留学 海归学历为何不被承认?留学学历学位需...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车伟民指出,有些留学人员回国后学历学位没有通过认证的原因,首先是假文凭,其次是一些境外院校颁发的文凭不被所在国家承认,在中国也不可能被认可,还有一些是违规办学、网上办学等。目前有六类证书不在学历认证受理之列:外语补习和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
    • 留学 上海引进留学人员出现五大变化趋势(4...
      上海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日前顺利完成,在10324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有留学人员5217名。上海市人事局负责人说,此次引进的留学人员与第一轮相比,出现了五个明显变化趋势。首先,留学人员回国热情持续升温。第二轮人才集聚工程实施的一年零三个月里,平均每月吸引海外留学人员400余名,比第一
    • 留学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瞄准市场做文章...
      中国国力日益强盛,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业。对于准备回国或刚刚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无论是怀揣高新技术找“婆家”,还是准备“入主”创业园区建厂立业,都想在成功海归身上找到“不败宝典”。怎样才能从“实验室巨人”变身“产业化赢家”,顺利迈出创业第一步?许多成功海归的创业经历告诉后来者,他们的“不败
    • 留学 河南省制定引进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的“...
      河南省加大对回国留学人员的引进、资助经费投入。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可以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增人计划、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海归”人才,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在职称聘任、相关奖励、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当地人才享有同等待遇。此外,省内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社
    • 留学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成立(4.10...
      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为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促进留学人员事业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发起的、面向海内外留学人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于2007年1月25日在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9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 留学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
      教外留[200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高等学校,有关科研机构,有关留学人员创业园,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引进力度
    • 留学 中国驻乌克兰使馆教育处讲解留学生注册...
      一、登记条件凡持因私护照、以留学为目的,前来乌克兰正规高等院校,按照乌方学制、教学计划,与乌克兰学生共同编班上课学习,并已正式注册进入本科及本科以上阶段学习的中国公民均可到使馆教育处登记。二、所需证明材料1、就读院校出具的本科以上学生身份证明,证明中须注明:注册时间、所在系、学习专业、学习年限、所在
    • 留学 中国政法大学打造海归学术创新团队(3...
      ------走以国际化为特色的人才强校之路中国政法大学树立“以教师为本位”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战略,在引进国内高水平人才的同时,把建设高水平师资的着力点投向海外著名大学,注重延揽世界一流人才,形成了以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主要由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组成的高
    • 留学 3.15 留学特别提醒(3.16)
      嘉华世达留学网消息:伴随着中国第二次留学高潮的到来和留学市场的不断扩大,有些留学服务机构不择手段欺骗广大学生和家长,不仅扰乱了正规的自费留学市场,更严重的是给留学消费者带来金钱、时间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失,甚至让社会对整个留学中介群体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加深了真正需要帮助的想留学的家庭对正规中介机构的不信
    • 留学 陈玉杰:中国将为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设...
      2006年10月18日13:05:33国侨办主任陈玉杰10月18日在成都召开的“二00六海外华侨华人高新科技洽谈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出台关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为国)服务绿色通道的意见,为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中新社发鲁彦摄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玉杰今天在此间透
    • 留学 高新技术留学人员个税可享受加计扣除(...
      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留学人员,其项目经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认定后,可与所在地税务部门联系,其在沪取得的工薪收入在计算个人应纳所得税额时,可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此外,经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认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通过合法手续聘用的持有《外国专家证》、《上海市居住证》B证或由上海
    • 留学 中自留创园着力打造专业创业平台(3....
      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由地方政府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建的留创园,中科院中自留学人员创业园(简称“中自留创园”)秉承“激情创造、精诚服务、真诚合作、忠实回报”的宗旨,克服物理空间有限的困难,依托中科院科研力量“国家队”的优势资源,发挥综合学科优势,怀抱“小空间、大作为”的信念,为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
    • 留学 温家宝接见在日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新华网东京4月13日电(记者钱铮张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在这里接见了在日华侨华人、留学生和驻日机构代表,勉励他们不断学习、团结互助,展现中国人的面貌。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最终对两国人民有益。他说,双方政府特别是人
    • 留学 留学人员探讨创业投资在中国的现状和前...
      “创业投资在中国”论坛现场。本网北京3月16日讯(记者杨宇摄影报道)3月16日中午,2005委员会“创业投资在中国”午餐会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行。这次论坛由2005委员会常务理事、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邓峰主持,多家创业(风险)基金在中国的负责人和创业企业家与参会者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各类风险投资在中国的
    • 留学 16部门通知开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
      2007年03月29日17:29:40人事部等十六家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开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日前,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国务院侨办、中科院、国家外专局、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16家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海外高层
    • 留学 2006年度中国新聘202位"长江学...
      200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情况今天公布。共有202名专家新聘为长江学者,4人获“长江学者成就奖”。这些新聘长江学者是从123所高校推荐的595名候选人中产生的。其中,自然科学领域170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32人;具有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192人,占总数的95%以上。特聘教授中,直接从海外
    • 留学 中日韩教育部磋商教育交流合作(4.1...
      4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中、日、韩三国教育部司(局)长级磋商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会见了中日韩三方的参会司(局)长。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深化教育实质性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中国、日本、韩国就各自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发展、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可持续发展(ESD)决议的情况以及教育机会
    • 留学 驻英使馆教育处馆员和部分留学人员座谈...
      (本网讯)3月19日下午,驻英使馆教育处组织召开了“驻英使馆教育处、留英学子学习‘两会’精神座谈会”,来自全英二十多位中国学生、学者代表参加了座谈。学生学者们在发言中高度赞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及海外经历,畅谈了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会。教育处留管组组长张总明老师主持会议并首先
    • 留学 中国留英学生价值观变化大(4.5)
      据3月29日英国《卫报》网站报道,近日英国文化委员会调查了前不久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结果显示,这些中国留学生与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有很大的矛盾冲击,在英国留学使他们较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和英国社会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国人对待政治、性、平等和权利的态度上。文章作者格雷格·费罗分析道:学生在到英国之前对
    • 留学 留英门槛降低 再锨赴英学习高潮(4....
      3月28日,英国政府教育技术部(DFES)部长签发了“国际毕业生计划”(InternationalGraduatesScheme,缩写为“IGS”),为赴英的留学生提供了更宽松的毕业留英机会。从2007年5月1日开始,在英国取得本科或以上学历(包括研究生毕业证书以及硕士学位)的任何专业的国际学生,没
    • 留学 北京嘉华世达选送的学生尤倩在爱尔兰的...
      尤倩(中)与嘉华世达长春报名点工作人员合影宽敞明亮的客厅在酒吧教师上课尤倩,一名爱美的漂亮女生,2006年由北京嘉华世达选送的学生,目前在爱尔兰阿斯隆留学.尤倩用镜头记录下了她异域生活和学习的精彩片段,她将大部分图片收入到自己的博客http://vivian2085.spaces.live.com/
    • 留学 “长江学者”中的海归:领军人才辈出科...
      ●1108名长江学者受聘110所高校,14人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24名特聘教授当选中国两院院士,57人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0名特聘教授取得39项重大成果,175项成果获国家三大科技奖2006年度“长江学者成就奖”日前在京颁奖。在202位新受聘的长江学者中,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有1
    • 留学 上海新一轮“浦江人才计划”启动(4....
      结合上海市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昨天,记者获悉市人事局和市科委已联合启动了2007年度上海“浦江人才计划”。据悉,今年的资助总额仍为4000万元。除了生物医药、材料能源、信息制造、文化艺术等领域,今年,该计划首次将飞机制造、轨道交通这两类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纳入资助重点范围。“结合上海‘十一五’发展规划
    • 留学 长江学者计划带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在近日举行的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暨颁奖典礼上,又有202人接过长江学者聘书。据了解,“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9年来,一批长江学者已经成为学科领军人物。该计划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带动了地方和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复旦大学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受益者之一。
    • 留学 王韧博士出任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秘书...
      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国著名科学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韧博士,在新一届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秘书长的激烈竞聘中最后获胜,由世界银行建议的对王韧博士的任命经过全球公开的咨询程序,已得到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全体成员国的批准,今天正式生效,王韧博士将于今年7月出任国际农
    • 留学 人事部印发《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
      2007年01月05日关于印发《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