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用教育的智慧和艺术跟学生平等对话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
我这个问题是提给虞丽娟书记和李希贵校长的。我们知道,上海这次也是高考改革的试点,今年在高考的时候,电视台把我们的一线搬到了上海和浙江,我们和很多学校校长、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有过直面的沟通,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他们也有一些期待,但同时也有很多困惑。今天上午在这个地方,陈宝生部长也表示高考改革将会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对此虞书记您怎么理解?另外,我们也知道,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直接带来的挑战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李希贵校长您觉得高考改革跟我们现在的高中阶段的教育的改革和变化带来了哪些挑战,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
高考改革的确是个系统工程,全社会关注。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是2014年与教育综合改革同步启动的,我们主要坚持在公平性的基础上,着力在科学性上下工夫。我们实施“两依据、一参考”这样一种新的高考评价模式,也就是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三门课,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六门课选三门课,“3+3”,同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积极地探索分类选拔、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样一种机制。三年来,在教育部的强有力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稳速稳序、积极推进,实现了首届新高考平稳落地,并且在教、考、招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的成果。
在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体会和感触,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第一,改革的方向问题。第二,为谁改革的问题。第三,改革如何落地的问题。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关于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习总书记教育思想,把好改革方向,做好顶层设计。
第二,为谁改革。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把考生和家长在高考综合改革过程当中的感受度、获得感,作为我们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全市上下形成的共识。因为考生和家长是改革过程当中一个关键的主体,要使他们全程参与改革,然后在改革过程当中分享改革的成果,有比较好的获得感和好的感受度。比如,我们在实施政策制定和宣传解读过程当中,是同步规划、同步策划、同步推出,在每一个阶段每个政策的实施落地,都要向社会、向考生家长做解读做宣传。我们今年全新的招录系统,实行的是培训到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考生、每一位校长,而且模拟演练进行了两次,以此来实现我们政府部门和考生、家长、社会之间信息对称,消除误解,减缓焦虑。
第三,改革方案如何落地。我们说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抓推进落实相统一。一方面,我们各级组织要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在高考综合改革过程当中,市委书记、市长亲自部署,并且把高考综合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到市委市政府全年重点任务督办范围。市一级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书记、分管市长担任组长,统筹部署,严而又严,慎而又慎,细而又细。教育主管部门研究落实,研究每个政策、每个环节如何落地,以及可能的风险防范。更重要的是,我们各个部门、各个区、各个学校落实高考改革每一个举措都是上下同心,协同作战,精准到位。
另外一方面,我们教育系统内部是需要联动改革,有机衔接。比如我们的教、考、招是需要联动改革的,比如我们的高中教育教学和大学招录工作、人才培养工作是必须有机衔接的。在高中阶段,我们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此来推动我们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大学来说,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大学和考生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来撬动大学的人才培养改革。比如根据考生考试科目的选择,大学就要来组织设置相应的专业组,供学生选择。这次上海方案当中设置了24个院校专业组,比较好地保障了学生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非常荣幸,十一学校成为改革试点单位。我想跟你分享一个数据,现在十一学校,今年9月份开学,全校4359名学生,就有4359张课表,每一个学生通过学校开发的268个学科课程、30个综合课程和70个职业考核课程,形成了不一样的学习路径和成长路径。另外,这样一个试点改革,从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这样一个视角我们也看到了希望,五年前我们的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大概有80%的学生聚焦在20%的热门专业。今年我们400多个学生参加高考,他们报考的志愿,第一专业我统计了一下,涉及到80%的大学专业领域。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慢慢找到了他自己,慢慢唤醒了他自己,慢慢开始走向了更加适合他未来潜能的专业之路,这是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的。
这些年的改革探索,我们体会到,第一个挑战,是人才观的认识。我们过去把孩子一分为二,一部分文科,一部分理科。今天当我们把20种组合在学校里形成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成长路径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来衡量、评价、看待我们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真正的人才?所以这个人才观必须要重新定义。
第二个挑战,是对我们的老师,就是路径依赖的挑战。过去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说实话,行政力量相对比较多一点,你有什么事,我们喜欢通过管理的方式。今天,走班上课带来的行政力量相对淡化,师生关系比较平等,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用大量的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来跟学生平等对话。这对我们来说还是很大的挑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