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填报高考志愿那天,张鸣才发现,自己的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密码,曾被一国内某中学修改过。他后来才意识到,作为有望考上国内最为顶尖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他正受到学校的特殊“关照”。这些成绩顶尖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成功的高考后发现,通往未来的那串密码,在中学老师的手里。
高考落下帷幕,另外一场关于志愿填报的“战役”又悄然开始,与其说是一场战役,还不如说是一场围绕考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三方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学生本人的志趣和意愿,似乎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事实上,每年的招生都是一场高中对大学的博弈,而名校之间的“暗战”,尤其是对于清华北大这些名校来说,往往在每一届学生升入高中之前就已经开始。比如一个成绩特别好,特别有希望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其实在他读高中的时候,就会受到招生组老师的关注,往往这就叫做“保苗”。而对于这样的手段,其实已经在高中,演化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教师的绩效、学校的声誉,都牵系在这些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数字里。
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众多学校公布的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中,有多少是自己自愿填报的?虽说对于清华北大的向往,不仅是学校存在,学生也照样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同时不可忽视,学校热衷于清华北大,背后的原因还是对于“清北率”的迷恋,在他们眼里,“北大清华才是硬道理”,而不管考生的真实意愿如何。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校为了提升所谓的“清北率”,把考生的志愿变成了他们的志愿。
其实对于学校和专业的理解,兴趣往往应该放在首位。正所谓先养成兴趣才乐于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没有人能够左右。高中学子把考取北大清华作为奋斗目标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校把“清北率”作为政绩和名誉的筹码,那就背离了公平的本质。
高考志愿填报的密码不在尖子生手里,其背后,暴露出的是众多高中学校对于“清华北大”录取名额的过分迷恋,更多时候,这种迷恋甚至还演变成了一种畸形。学校没有任何权利修改学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密码,所以还是请把这个密码还给考生们,给他们一个自行决定自己未来的机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