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远:“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_高教-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方志远:“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首页 > 

高教

 > 方志远:“知行合一”...

方志远:“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知行合一、心物一体

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被认为是真“三不朽”。但是,和中外许多伟大人物一样,王阳明也一直毁誉参半。时人斥其“事不师古、言不称师,专以立异为高”,但不能不承认其事功的卓著;后人言其承朱学之式微鼓吹心学,为统治者另谋思想统治出路,却不能不承认王学的积极因素。万历十二年王阳明获准入祀孔庙,但在同时入祀的三人中(另外二人为胡居仁、陈献章),王阳明虽然影响最大、功绩卓著,却争议最大。而在整个清朝,王阳明及其学说更受到全面的压制。从上个世纪开始,我们也曾经给王阳明及其学说贴上一个标签:“主观唯心”。

有一个人们十分熟悉的用以说明王阳明“主观唯心”的例证。王阳明在浙江绍兴期间,与学生游南镇,有学生指着破岩而出的满树鲜花问道:“(先生)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如果只是以此为例,又不明其“机锋”所指,自然可以视为不顾客观事实的“唯心”。但还有一个人们并不熟悉的说花故事,事情发生在江西赣州或南昌。王阳明和弟子薛侃等在花圃除草,薛侃感慨:“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王阳明不假思索地回答:“未培未去耳。”他随即借物说事:“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见薛侃不理解,王阳明继续解释:“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上》)王阳明的意思十分清楚:天生万物,本无善恶之分。若以自己心中的“好恶”作为判断事物“善恶”的标准,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如果以此为例,我们或许就不会把“主观”的帽子戴在王阳明头上了。

王阳明的上述言论,都发生在“龙场悟道”并提出“知行合一”之后,可以看出他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知”与“行”、“心”与“物”,越来越融为一体,这才是“知行合一”的境界。学生徐爱等人曾经就“知行合一”向王阳明提问:既然是“知行合一”,先生为何有时只说“知”、有时又只说“行”?为何有时只说“心”、有时又只说“物”?王阳明回答:“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上》)

这种方法,恰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所有的言论和文字,都是针对具体的事情展开。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截了当、简洁易懂,问题是容易被断章取义、被各取所需。虽然王阳明有时因“物”说“心”、因“行”说“知”,有时又因“心”说“物”、因“知”说“行”,但在他那里,心和物、知和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所以,我们研究他们的思想,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而需要对他们的思想脉络、表述特征特别是“语境”有真正的认识。

入道、揭道、传道

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体悟和阐释,有一个认识上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与他自己所说的“学为圣贤”或“求圣”的过程是同步的。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序》说自己的学术经过“三变”:“早岁业举,溺志词章”,后来感觉是在浪费青春;于是“稍知从事正学”,研读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著作,却感到众说纷纭、“茫无可入”;不得已转而“求诸老释”,顿觉惊喜,“以为圣人之学在此”,但将其与孔孟之说、日用之道相印证,又产生抵牾。迷茫之中,贬官龙场,反复思考,体悟日深:“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所谓的“龙场悟道”,就此发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这段回顾,使人们认为经过“三变”之后的“龙场悟道”,王阳明已经悟出了“圣人之道”。但是,令王阳明惊喜的并不是悟出了“圣人之道”的结果,而是悟出了通向“圣人之道”的“大路”、找到了打开通向“圣人之道”大门的钥匙。所以黄宗羲认为,“龙场悟道”对于王阳明的“求圣”来说,是“始得其门”。

黄宗羲可谓真知阳明者,他认为王阳明的学术经历,并非王阳明自己所说的一个“三变”,而是有两个“三变”,“龙场悟道”则是两个“三变”之间的关节点(《明儒学案·姚江学案》)。只有把这两个“三变”一并考察,才能理清其“求圣”的全过程。

黄宗羲说的第一个“三变”,如王阳明之所述,这是一个“悟”得其“门”的过程。王阳明从朦朦胧胧地向往着“学为圣贤”,到“得其门”“入其道”,其间经历了整整二十年。

黄宗羲认为,在“龙场悟道”而“得其门”后,王阳明的学术开始了第二个“三变”:一是“尽去枝叶、一意本原”,开始专注从“吾性”“吾心”中追求“圣人之道”,而不是向“心外”去追求,于是有了“知行合一”的感悟,认为知即是行、行即是知。二是到“江右以后”,悟出“圣人之道”原本就是早为先贤揭示却被后人泯灭的“良知”二字。这样,就为“知行合一”注入了灵魂。三是提出“良知”之后,宣称人人心中有良知,人们只要把各自的良知发掘出来并且落实在行为上,即“致良知”,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从“龙场悟道”,到病逝于江西大庾,这第二个“三变”,也经历了二十年。

前后两个“三变”,构成了王阳明“求圣”之道的三部曲:第一,从立志“学为圣贤”,到体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寻求到“入圣”的门径。但何为圣人之“道”,却只是有所悟,而无法用文字、语言概括出来。第二,从“龙场悟道”,到在江西揭“良知”,揭示出“圣人之道”的精义,这也是王阳明学术即“心学”的核心和真谛。第三,从揭“良知”开始,到在江西南昌、赣州、吉安等地,在绍兴等处,倡导“致良知”,倡导“与民不亲而亲”,倡导与“愚夫愚妇”同好恶,心中有良知、满街皆圣人。这个“三部曲”,既是王阳明通向“道”、揭示“道”、传播“道”,即入道、揭道、传道的过程,也是“知行合一”从提出到注入“良知”、到“致良知”的过程。

伟大的思想只有灌输到大众之中,成为大众的自觉行为,才是它真正价值所在。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思想家,从孔子到孟子,从二程到朱熹、从陆九渊到王阳明,首先都是社会活动家,他们的学术,他们的言论和主张,都是为着解决社会问题,为医治时代弊病开具药方。

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

尽管王阳明被认为是气节、文章、功业即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但黄宗羲和后来的“王学”研究者往往有意无意忽略王阳明学术过程中功业和气节的作用。或许在他们看来,王阳明的功业谁也否认不了,王阳明的气节有目共睹,但王阳明的学术却曾经被视为“异端”“邪说”。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多为“文人”。所以,尽管中国古代“圣贤”的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位一体,但在王阳明的“文人”研究者那里,主要关注的只是学术、是“立言”,看重的是他从祀孔庙的荣耀。在研究中并未将其气节、功业与学术融为一体,对于王阳明的定位,也就仅仅成了“思想家”。

这种导向的结果,是后人更多地关注王阳明的“心”而忽略“物”、关注王阳明的“知”而忽略“行”,并进而视其为“唯心”且“主观”。但是,王阳明的学术从来就是和功业相互激发的;而学术和功业的终极动力,是气节,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王阳明的身上,他的学术即“心学”,是为立言;他的功业即实践,是为立功;他的气节即担当,恰恰是立德。这才是王阳明的真“三不朽”。

当王阳明“懵懵懂懂”向往“学为圣贤”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圣贤”为何物,但少年时代埋下的种子、少年时代萌发的志向,其实是一种为国家、为社会效力的担当,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气节”。所以,在15岁时便有出居庸关考察“虏情”的行为,有向皇帝上书陈述对于边关防务意见的动机;在刑部主事任上,敢于革除监狱积弊、敢于处死背景深厚的罪犯;在兵部主事的任上,敢于直斥时弊,虽然因此得罪权贵,受廷杖、下诏狱,贬谪龙场,但初心不改。虽然此时王阳明尚未提出“知行合一”,但事事都在“知行合一”。

为南赣巡抚,一年之内平息数十年之“积寇”,王阳明的功业开始走向鼎盛;接着,在四十天内平定蓄谋已久的“叛藩”,成为明朝第三位以军功封伯爵的文臣,王阳明一生功业达到鼎盛。正是这个时候,王阳明的学术影响也开始走向巅峰。试想,如果王阳明和之前历任巡抚一样,对流民束手无策,如果无法平定宁王之乱,还能理直气壮地说“良知”,心安理得地讲“知行合一”吗?没有功业,不影响薛瑄、胡居仁、陈献章入孔庙,但没有功业,却不可能“倒逼”庙堂承认王阳明的学术。在王阳明那里,没有不落在功业上的学术,也没有离开学术的功业,他本身就是“知行合一”的。

在南赣平息流民之乱的过程中,王阳明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良知”二字呼之欲出。平定宁王叛乱之后,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流言蜚语,应对当权者的各种刁难和猜疑,是王阳明一生所遭遇的最大难题。直到此时,“良知”二字才终于被揭示出来,所以他特别强调:“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王阳明全集·传习录拾遗》)在王阳明看来,“良知”二字乃是自己一生学术的精义和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它既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更是在“百死千难”的磨砺中才得以悟出。

王阳明在“百死千难”中悟出内心深藏的“良知”,是学术和功业的相互激发,而终极动力,则来自“气节”,来自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当宁王起兵时,许多官员在观望,唯独王阳明公开宣称“宁王谋反”,并起兵平叛。古人“三不朽”,首列“立德”,是有道理的。何谓“立德”?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阳明用自己的行为给世人做出了示范: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这才是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最好诠释。在王阳明那里,“知行合一”的“知”,既是对事物的认识,更是“良知”。是非之心加担当精神,是为“良知”。以“良知”为灵魂的“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在王阳明身上,立德、立功、立言融为一体,不可或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留学 约有8.6万人在新留学 赴新留学选双...
      目前约有8.6万人在新留学据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教育经理张赣民介绍,目前,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约有8.6万人。从新加坡的优势项目来看,院校提供的新媒体、酒店、艺术、金融等都是高品质学科。部分私立院校,学历不被教育部认可据悉,新加坡的私立学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私立性质的学校,必须同时在新加坡商...
    • 留学 3月31日起留英签证采用新评分系统(...
      英国总领事馆3月12日正式宣布,从本月31日起,新的签证体系———计点积分制,将惠及赴英学生签证。积满40分才获签证据了解,为让整个签证过程高效、透明,英国推出计点积分制系统,对留学或移民人员进行评估,并把原来入境英国的80多种不同的移民途径简化为5个主要的申请类别。其中第一、第二、第五个类别关于工...
    • 留学 如何识别预科陷阱:读语言学校直升大学...
      现今出国留学,大都是自费。目前也正是留学申请的高峰季节,为此,在3·15到来之际,《成都商报》特地刊登一些留学真实案例,披露留学行业中的一些陷阱,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 留学 人民币升值留学成本降低 各国纷出新政...
      被称为留学“晴雨表”的“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在汇率的巨幅变动中,人民币的坚挺导致留学成本的下降,对学生而言,留学性价比大幅提升。...
    • 留学 留英40点积分有资格获签证,作假可能...
      由教育机构出具的签证函占30分,通过资金审核占10分,拿到这40点积分,将有资格获得赴英留学签证。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昨天宣布,从本月31日起,希望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签证申请将采用新的系统——计点积分制,在这一新系统下,中国学生需要证明他们已被英国边境管理局认可的教育机构录取,并有能力担负留英期间的学习...
    • 留学 北京市留学服务行业协会启动投诉受理机...
      网出国频道合作,大家也可以登录bossa.qq.com进行投诉。三是电话投诉,号码是:64259969(周一至周五,早9点到晚5点)。桑澎秘书长特别提醒,消费者和留学中介机构打交道,请尽量选择北京市留学服务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这些单位受协会的约束,在服务的过程中,他们也知道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一...
    • 留学 留美学生呈井喷式增长占留学生总数1/...
      3月23日,记者从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独家获悉,2008年美国驻华大使馆签证处共发放中国自费留学学生签证57116个,比2007年增长51%.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生预计超过15万人,去美国留学人数就占三分之一。留美学生呈井喷式增长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新闻文化领事邓艾德说,2008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在中...
    • 留学 英国高校学费欲涨一倍多 被指“狂妄自...
      英国广播公司调查53名副校长 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应提高学费上限英高校学费欲涨一倍多英国高校联合会17日发布报告,建议把高校学费最高限额由每年大约3000英镑(约合2.9万元人民币)提高至7000英镑左右(约合6.7万元人民币),以支付教员薪酬、确保教学质量和提升竞争力。计划一提出立即引发争议。一些学生...
    • 留学 教育展各国争奇斗艳 留学热潮数字见证
      春季教育展的举办,给各国的教育机构和学校搭建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大家各出奇招吸引了未来的留学生,丝毫没有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所遗留的惨淡。而各国官方公布的有关近期留学状况的数据,似乎也在见证着留学热潮的越演越烈。也许,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机会成本的降低,留学将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 【上海地区】...
    • 留学 “自治”后的法国大学短期内不会收费
      近日,很多关注法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也许非常关心这样一个话题:法国大学开始自治后还实行免学费的政策吗?今年的法国留学形势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自治后收费短期内不太可能。从今年1月1日起,法国20所综合大学开始按照《关于综合大学自由与责任的法律》的规定开始实施自治改革。虽然政府方面表示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
    • 留学 出国留学最容易得的八种“病”
      由于文化与生活环境的差异,留学生往往会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症状”。对此,留学行业的资深人士特别开出了“药方”,对症下药:【症状一】自理能力差 现象:有的留学生不会洗衣做饭、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自理能力差。一旦出现状况,他们首先打越洋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求助。药方:家长们应从小让孩子树立...
    • 留学 赴澳留学进退为难
      思考:职业教育学院“凯瑞克”学生申请移民被喊停--成待宰羔羊新闻背景:2月26日,澳洲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姬拉德(Julia Gillard)对外界公布:去年,2007—08年的教育出口为澳洲经济增收142亿元,为煤矿和铁矿之后第3大出口产业。这其中,来自亚洲的留学生增加21.5%,中国留学生的录取人数...
    • 留学 国际教育展多国推新政 美国仍最热港澳...
      管理、环保政策荣誉社会科学、数码媒体广播、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媒体与传播共6个专业。香港理工招230人香港理工大学2009/2010学年度内地本科生招生程序已开始,申请截止日为6月5日。而今年计划招收内地应届高考生230名。香港理工大学新任校长唐伟章表示,香港理工的招生计划独立于内地高校统一招生计划...
    • 留学 留学新西兰积累工作经验可为移民加分
      今年,众多英联邦国家的留学费用开始下降,新西兰等留学热门国家已经步入工薪留学时代,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开放的移民政策使新西兰成为目前不少国内学生的留学首选国。为了解决劳务市场人才的短缺,新西兰政府将采取很多措施,放宽移民加分难度。如果留学生毕业后没有达到移民分数,还可以通过在新西兰积累工作经验的方式增加...
    • 留学 五类“留学陷阱”大曝光,一起抵制中介...
      现今出国留学,大多是自费。国内通过教育部认可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不少,但仍无法避免“黑中介”的存在。怎样才能避免留学黑中介的“陷阱”呢?为此,专家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列举以下五类“留学陷阱”,以供借鉴。
    • 留学 教育展难觅名校踪影 家长坦言“有点失...
      3 月1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北京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荷兰、英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经济不景气刺激了留学市场的成长,境外高校纷纷抛出“提高奖学金”、“放宽签证条件”等优惠政策,吸引中国学生。 “本来想看看美国有没有一些好的高校来招生,却发现都是二三流...
    • 留学 金融海啸下留学关注度骤升 留学展观众...
      目前留学费用为近十年低点,吸引不少广东学子前来咨询,学生更关注就业前景今年规模最大的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3月15日,记者在展会发现,金融海啸背景下,观展人数不降反升,记者粗略统计,展览会每天人流达4000-5000人,比往年增加约20%。展会现场平均每个展位都聚集了七八个咨询学生。张阿...
    • 留学 探秘法国富豪
      钜子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但他们一样没有逃过财产缩水命运,三人拥有的身家财产分别从580亿、620亿和600亿下降到400亿、370亿和350亿。在福布斯的排名榜上,欧洲头号富豪是“宜家”集团创始者瑞典83岁的英瓦特•坎普拉德(220亿),德国食品超市Aldi老板卡尔R...
    • 留学 美国个别教授反感招收中国学生?!
      2008年赴美留学签证形势一片大好,赴美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创史上新高。而在经济危机中震荡的美国高校亦决定将2009年收国际学生的人数提高约8%,众多赴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美国高校留下了不同的印象,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给教授们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个别教授反感招收中国学生,但大部分中国学生给美国教授的印象都是...
    • 留学 美元汇率持续走低 留学美国再掀高潮
      留美费用 大打折扣据《新闻晚报》报道,随着美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在金融海啸中美元汇率走低,这使得赴美留学和旅游的市民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开销。记者从多家留学中介了解到,今年市民赴美留学咨询趋热。中介机构人员介绍,赴美上大学读本科多为4年,读硕士大多为两年,而以上大学本科为例,每年包括学费在内,总费用在...
    • 留学 Carrick事件追踪报道:校方代表...
      新闻背景澳洲以高质量的教育而自豪,然而,但对于那些来这里读专科移民课程的诸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每人每年花费3—5万澳币,在这里所获得的却是挤在没有操场,没有图书馆的写字楼里上课的二三流教育。最近,困扰Carrick Institiution凯瑞克商业学校就读移民课程学生两年学习时间的问题从柳暗花明...
    • 留学 留英签证本月底施新政:达标准才有资格...
      假如你打算到英国留学,其中一个顾虑可能是如何领取到英国的学生签证。3月底,英国将采取新的评分制度,新评分制度满分40分,只有达到分数标准,申请人才有资格办理签证。评分的具体标准是:具有英国认可的教育机构颁发的签证信和担保资质可得30分,有足够的费用支付未来1年以上的生活费及学费可获10分。对资金担保...
    • 留学 08年中国17.98万人出国留学 自...
      中新网3月25日电 在今天下午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指出,2008年全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占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90%。教育部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2008年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总体情况及出国留学、来华留学...
    • 留学 赴澳留学生选专业偏科严重 2/3选择...
      赴澳大利亚留学人员专业选择仍有“偏科”。澳大利亚驻沪领事馆透露,金融危机并未对中国学生赴澳留学产生影响,去年同期中国学生选择去澳洲留学的人数增长了一到两成。2008年共有12.7万中国学生注册就读澳大利亚院校各类课程,其中,新生入读人数约为7.5万,比2007年增长了29%。四成学生选择就读高等教育...
    • 留学 赴英留学签证新系统月底启动 对假材料...
      英国政府将从三月三十一日开始,启用新的审核体系,受理海外留学生的签证申请。这是四十五年来,英国移民系统重大改革的一部分。新的审核体系名为“计点积分制”。其后,中国学生签证的费用将从现在的九十九英镑(约合九百四十元人民币),涨到一百四十五英镑(约合一千三百七十五元人民币)。目前,英国境内有超过六万名全...
    • 留学 中国学生留美遭遇“地方保护”申请奖学...
      “金融危机对留学市场最大的影响是美国知名州立大学出现历来罕见的‘地方保护主义’。”在美国高中名校见面会预告新闻发布会上,资深顾问、拥有 13年丰富行业经验的张恒瑞表示,金融危机使诸多美国高校削减奖学金降低运营成本,愈演愈烈的美国名校招生保护主义将直接影响海外留学生本科课程申请。张恒瑞表示,目前美国排...
    • 留学 教育投诉大增,警惕留学培训机构五大陷...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最新统计,最近几年教育培训行业的投诉热点问题增长迅速。2008年中国消协共接到关于教育消费的投诉2468件,比2007年上升 31.6%,增幅甚至超过了食品和医疗消费。在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盘点教育消费领域较突出的五大陷阱,希望能给您提个醒。
    • 留学 留美人数暴增 妙招教你节省六大花费
      在美国留学一年的花费大致分为如下几类:A、学费;B、学杂费;C、住宿费;D、饮食费;E、交通费;F、旅游加娱乐生活费;G、其他费用。拿一个没有奖学金的同学为例子,他所在的大学的学费A是中等水平,一年1万5美国左右. B学杂费各所大学差距不会太大,5000美金左右. C住宿费一年5500美金左右. D...
    • 留学 英国学生签证系统将于2009年3月3...
      英国政府本周一宣布了其计点积分制学生签证层级的启动日期。自三月三十一日起,希望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可以通过新的计点积分制系统申请签证, 这一系统将简化学生签证申请程序。
    • 留学 我们的疑问:新西兰对中国留学生还有吸...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于2009年2月28日至3月15日在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和广州举行,共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NZ Herald》商业专栏作家Tamsyn Parker作为新西兰教育机构的嘉宾前往北京参加了此次留学展。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