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谈文化自信:不竭的动力源泉_高教-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谈文化自信:不竭的动力源泉

首页 > 

高教

 >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谈...

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谈文化自信:不竭的动力源泉

文化自信:不竭的动力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这个命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深刻揭示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历史充满敬意。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为悠久和灿烂、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态之一,为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牢牢印刻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共同信念和核心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所说的,“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还是“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无论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还是“人心向善”的道德观,也无论是“民为邦本”的治理观,还是“孝悌忠信”的伦理观,中华文化中的这些核心价值追求,不仅可以为个人的修身、家庭的和睦相处提供精神滋养,也可以为社会的治理、国家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还可以为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中国式智慧。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社会治理体系,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演进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华民族未来的创新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也必将继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正是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敬意,对其核心价值、创造能力和未来前途抱有坚定的信念。

文化自信是对不同文化交融充满自觉。在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中华文化所固有的不足,从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事实上,在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各民族文化不仅面临着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不可割裂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文明越向前发展,就越是需要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以中国历史为例,无论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魏晋以降儒道释的此消彼长,无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还是鸦片战争以后对西学与中学的“体用之争”,也无论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还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尊崇,乃至1980年以来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吸收,说到底都是中华文化在不同学派、不同思想乃至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碰撞中实现对自身文化糟粕的扬弃和对外来文化优秀部分的吸纳,从而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展开自我批判和价值重构,使得中华文化能够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获得新的滋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正是源自对中华文化勇于自我批判与价值重构这一优良传统的高度认可和充满自觉。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未来前景充满信心。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中华民族重新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既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更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已经成为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

面向未来,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特别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的未来与前景充满信心,坚信中华文化将同其他各民族文化一起为人类对更美好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中国智慧,坚信中华文化能为人类社会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人才 专业就业率90%以上是不是前景特好?...
      距离2017年高考还有182天,家长和考生们对高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开始研究如何选大学和选专业。记者在本报高考QQ群里进行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其中86%的家长是不清楚应如何去分析大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发展方向的,今天我们采访到博大教育高考报考战略策划团队的老师,对于大学专业就业前景,让他...
    • 人才 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 促进高校毕业生...
      近日,合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中心启动了“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旨在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双向选择”。积极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活动开始前,该中心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收集真实有效的岗位信息;做好信息的分类、筛选和整...
    • 留学 我为什么会选择赴美国留学
      踏入社会以前,我们的人生都是以教育系统为标准分段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同学陆陆续续地出国,在国内大多数家长的眼里,出国留学好像是一件非常长脸的事情。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思考,国内不缺好学校,也不乏好老师,为什么要出国呢?大五(建筑学本科为5年制)面临保研同济和申请出国,家...
    • 人才 沪职称改革办法明年出台
      上海市人社局昨日发布消息,本市在今年9月19日印发的“人才新政30条”中已明确,外语和计算机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条件,可由用人主体自主确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目前,本市正围绕下放职称评审权、完善分类评价、突出业绩能力贡献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关职称制度改革等实施办法预计明年一季...
    • 留学 留学美国纽约后才真正体会到国内的安全...
      来纽约读书已4个月有余,不敢说已经完全适应了纽约的生活节奏,但我已渐渐熟悉了这里。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独特的故事,伴随着许多精彩的细节。最开始的一个月,我觉得国外的生活很有趣。但当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步入正轨之后,就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开始想念干净又高效的北京地铁。去逛中国超市...
    • 考研 2017考研英语:答题顺序及时间分配
      很多同学在考场上可能由于太过紧张或过于亢奋而一时手足无措,平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合理地安排好答题顺序,自信、沉稳地完成试卷是考研成功的的先导,对此,每一位考研er都要给予重视。许多参加过考研英语考试的考生都有这样的感受:答题时间很紧凑,有些题目根本没时间仔细思考,只能草草回答。若想拿到高分,...
    • 高教 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
      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艺术教育》杂志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北大艺术教育100年对话”“艺术学学科建设如何适应人才培养机制”为主题。来自全国200余所艺术院校、...
    • 人才 苏州人力资源服务
      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7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日前在苏州市高新区人才广场举行。本次招聘专场活动由江苏省人社厅主办,苏州市人社局、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承办。这也是江苏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最后一站。从11月26日起,我省先后在盐城、常州、无锡、苏州等地举办了5场专场招聘会,...
    • 考研 3000人上考研大课7小时 只闻翻书...
      前些日子,在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文体馆,某考研机构进行了2017年政治冲刺班授课,在场人数多达3000人,几乎个个都被挤得动弹不得,全场却出奇地安静,只有翻书页的哗啦声。这只是全国百万人考研的冰山一角。从2016年开始,全国考研报名人数结束两年的下降,重新升温,考生的压力也是有增无减。考前大把掉头发...
    • 人才 知名早教机构近三成老师无证 孩子走廊...
      当下,帮孩子们报名早教课程,成了众多家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首选。然而,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栏目记者和大众评审员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标准缺失、规范滞后,一些早教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5岁孩子在哭泣 培训班老师却没管南京市民陈女士告诉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栏目记者,今年4月份,她在新街口一家名为龅牙兔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