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深圳的两组数据引起关注。
一组数据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半年来的市场变化。3月1日颁发首张商事主体新版营业执照启动改革,前三季度企业新登记11万多户,同比增长超过70%,创业活力迸发。
另一组数据则是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透露的发展指标,前三季度累计增速逐季回升分别达9%、9.5%、9.7%,预计全年将超10%,结构不断优化,内外市场并举,平稳健康运行。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深圳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构建市场经济体系进程中,创造一切条件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成为配置资源的根本方式,充分激发发展动力。
先行一步造就竞争优势
深圳是一座看得见的城,而它的崛起和延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由“看不见的手”构筑的。
中国改革和开放是一对孪生兄弟,它起始于30多年前的深圳,开放的理念和市场的导向,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催使深圳率先与国际接轨,形成竞争优势。这是开放带来的“市场红利”。
新的发展周期,“市场红利”在前海身上体现。
10月底,前海企业公馆举行首场推介会,吸引来汇丰银行等30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作为代表深圳未来之地的第一批商务建筑,它的规划建设,却是由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集团承建。它中标的理由是,采取国际化通行的公馆建设和服务理念。
万科集团总裁郁亮所说,今年9月动工,明年6月使用,体现的是众所期待的前海速度,更是放权市场的速度。市场化的方式,加速集聚着海内外高端资源。
开放是全新的视野,还是竞争的压力,更是改变的动力。深圳经济结构30多年从“三来一补”到先进制造业,从高新技术到现代服务业,就是不断开放、竞争到变迁的历程。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近5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深圳率先面临“调整的阵痛”和“成长的烦恼”,市委市政府的破解之术,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运用、遵从市场规律,提升市场价值。
深圳比较市场化的环境,成为资本最爱光顾的领地。资金流向之处,是机会之地;人流愿意去的地方,是机缘的平台。深圳同时具备了这两点。
以金融创新为例,前海正成为可与上海自贸区并肩的“试验田”,3年来,国家部委出台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22条政策落地16条,绝大多数关涉金融创新。统计显示,前海平均每天吸引10家以上的企业入驻,截至9月底注册入区企业已达1800多家,其中金融业占据绝对支配地位。随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石化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重大要素平台等运作,创新支撑的金融生态圈现雏形。
“市场红利”让资本趋之若鹜。深圳是国内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目前PE机构超过3500家,注册资本近3000亿元,基金数量和资本总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培育出的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居于全国前列。“自由竞争的市场化环境,深圳有条件促成行业的集群效应。”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评价道。
近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举行,这里的确成为海内外人才想来、能干、愿留的舞台。20多岁的光启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30岁的华大基因研究院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王俊,及认定的数千名“孔雀计划”团队和人才,摹划并构筑着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市场环境成重要的比较优势
深圳地理空间有限,但无形的市场环境优势,决定了它无限的发展空间。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市场原则校正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释放有效的市场活力。深圳的答案是,市场环境已成为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产生着巨大的“洼地效应”。
2009年,深圳大刀阔斧推行了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市级机构数量精简幅度高达三分之一;去年,各区展开大部制改革,大大减少了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现象;目前全市13家试点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