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学校长论坛聚焦高等教育未来发展
中国教育报记者 唐景莉
花城广州,2000多年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堪称亚洲文明交流的桥梁,也是世界文明交汇的动脉。11月12日至14日,在亚运会举办之际,中国教育部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了亚洲大学校长论坛。
据介绍,这是首次由政府牵头举办的亚洲地区大学校长论坛。来自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叙利亚、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等23个亚洲国家的80多所知名大学的校长聚集广州,畅谈亚洲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亚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推动力量
据有关统计,亚洲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占世界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的44.88%,毕业生数占世界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的45.87%,地位举足轻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能没有亚洲的参与,亚洲大学理应在全球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分析:“亚洲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良好的条件。首先,大环境相对平稳,和平与发展成为共同主题,为大学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历史文化传统相似,不少国家之间有着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交流历史,长期以来睦邻友好,为大学间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再其次,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亚洲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为大学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说:“长春是东北亚的核心城市,我们在长春讨论的是东北亚,目前,吉林大学有许多合作学校,但来了广州以后,发现还可与更多亚洲的大学合作,比如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令人非常期待。”
韩国高丽大学校长李基秀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多种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将会受到重视,如“高校—企业—政府”间的合作正给我们带来重要改变,“高校—高校”的合作也将促进“企业—高校”的合作,使之适应未来的巨大改变。随着亚洲经济蓬勃发展,亚洲的高等教育同样已经进入了突破性的发展周期,需要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合作,摆脱过去那种封闭的系统。
印度韦洛尔科技大学校长威斯瓦那森认为,到2020年,亚洲高校与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及合作将帮助亚洲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崛起,这将有助于亚洲高水平人才和劳动力在各国的流动,寻求全球性的机遇。 在亚洲大学间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平台
目前,亚洲各国通过交换生项目、学术交流项目、高校合作和推广电子网络来优先加强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认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杜克大学合作创办了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院,与耶鲁大学合作拟建立一所人文学院。目前亚洲许多大学通过大幅增加国内研究预算的投入,也正在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为它们从世界各地招聘一流教师创造了机会,而吸纳国际一流教师,又为吸引国际一流学生创设了条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怎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是亚洲许多大学面临的共同挑战。
日本东北大学校长井上明久说,为了增加学生的国际流动性,有必要改善和开发短期项目,如暑期项目、一个学期或一年期的学生交流项目。井上明久认为,短期项目对学生迈出海外学习的第一步非常有效。在经过短期项目的经历后,学生会期待获得更长时间的海外学习。
据悉,日本文部科学省已经启动了“全球30”项目,确立了一批核心大学接收优秀留学生,希望这些大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使接收和派出的留学生数量日渐增多。2009年文部科学省已经选定日本东北大学作为“全球30”项目的13所大学之一。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日本东北大学启动了“未来全球领导”项目,目的在于使培养的学生国际视野宽广、素养全面、专业精深,具有扎实的研究功底和实用的专业知识。同时,他们还着眼于培养在全球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道威勒在致词中向嘉宾转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的问候。他说:“博科娃女士一直致力于在大学之间建立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希望通过教育网络的建立和分享,可以使我们真正地实现真实的互通。在我们国家和区域之间,实现更多的知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际化的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意识,学校的教学要提供国际化语言、课程和知识体系,重视多样性,形成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国际化办学经验。亚洲的高等学校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大学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力。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认为,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年,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更加明确,知识经济和发展问题高度关联,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时代把大学推向社会的前台时,它的第一舞台就是所在区域。
如何发挥大学科技支撑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说,在近年的办学实践中,同济大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以重大项目为引领的集成创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同济大学就集成城市规划、土木、交通、管理等多学科资源,对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关问题进行预研究,为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世博场馆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济教授担纲了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等8个领域的总负责人。此外,学校先后承担了260多项世博会相关课题,项目经费约4亿元,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
近年来,中山大学将自身学科、科研的发展与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服务区域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介绍,在新能源领域,学校依托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参与佛山顺德区“阳光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的制定,共建中山大学顺德太阳能研究院,为顺德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同时,学校引进了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广东设立分中心,填补了广东光伏产业缺少国家级平台这一空白。
“大学既是象牙塔,又是发动机,既是学术的殿堂,同时又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要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力量。”在黄达人看来,服务区域经济的过程应做到“三个对接”——做好总体布局,实现学校优势领域与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主动对接”;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科技管理政策与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积极对接”;不断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管理与运行的新机制,实现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无缝对接”。
两天的论坛,可谓思想的激荡和智慧的分享。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感叹不已:“对于广州来说,这次论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广州2200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有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校长会聚广州。”万庆良引用龚自珍的一首诗:“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亚洲大学校长的花城之行,必将留下永久的书香,载入亚洲教育的史册!
《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16日第1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