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日召开的2010年成都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我市将以创业园区建设为基础,打造“成都青年创业工场”模式,竭力为青年(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适宜的外部环境,形成项目和人才的集聚洼地。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包惠出席会议。
创业每一步
创业工场都有“加工”工序
据团市委书记杜浒介绍,我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一年来,12个园区承载能力基本形成,到今年3月,12个创业园入园项目达704个,入园创业人数4217人,已注册公司410家,获得专利产品数96项,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创业成都”浓厚氛围开始显现。“青年(大学生)创业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和成熟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成都青年创业工场’,让青年(大学生)创业逐步进入程序化、制度化,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杜浒说,“成都青年创业工场”就是(项目孵化+导师辅导+金融扶持)×园区规模化培育。用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来说,创业园区是土壤,创业项目是种子,创业青年(大学生)是农夫园丁,导师扶持和金融帮扶是阳光雨露,用这些完备的要素孵化出创业的果实。
今后,从创业者提出申请、组织进行评审、团市委预签收、将创业项目输送到各个园区、为创业者配备导师、提供金融、、会计等服务,这一系列过程都会“犹如进入了一个工场,会有一套标准化的工序,为创业项目成长发展的每一步提供配套支持和服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