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校的广大老师一样,从内心都不希望各位同学吃苦。但是做研究,需要创新,创新不只是解决问题,更需要找问题、发现问题,这种问题还必须足够前沿、足够水准,难找啊,吃不香、睡不着,有时郁闷啊,还要想方设法找,或许你会还进入到“无人区”,你如何还能挺得住,这叫能吃“苦”!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吃“苦”是一种财富。在吃“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成果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这种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清华人当以修身自强,有宽广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的信心、决心、恒心。在清华,你就要练就这种能吃苦的本领,不荒废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奋斗中体验成长的过程,在探索中享受研究的快乐。
二、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做有深度的创新
不是人人天生爱思考,但做研究要创新,就离不开思考。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写过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书中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思考方式。快思考是直觉性的,通常是无意识的,判断迅速;慢思考通常是有意识的、理性的,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一般人都有偷懒的倾向,容易选择快思考,乃至不思考,久而久之没了思考的习惯。多年来我接触过的研究生不少,能力强的也很多,但爱思考的学生不多。
做好的研究尤其离不开理性思考,否则难有大的创新,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钻得进去;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把问题想深入,针对疑难问题就是要钻牛角尖,这种思考的习惯需要下大决心去培养。
做好的学问,爱思考还要勤学好问。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好问至关重要,把问题描述清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通过提出问题,与他人互动思考,形成正反馈,互为启发、互为促进,产生新思想,这种能力很重要,就在研究生阶段培养。
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做研究
清华有一个优良传统,叫做“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研究的问题是从实践来,而不是从杂志缝里来,解决了实际中的问题,成果就落地了,就是脚踏实地。清华的这个传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清华之所以蜚声国内外、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仰,与坚持与发扬光大这个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号召全体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而不只是写在纸上,研究成果要能落地,科学研究要紧密结合国家需求。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这个指示要求,我和你们一样责无旁贷。我国的科技能力还不够强,有些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们面临的科技难题很多也是世界性的难题,甚至于是更加特殊的难题……
我们的研究要结合国家的需求做,国家需要你们,从点滴做起,理论结合实践,一步一个脚印。你为解决实际问题研制的一个小系统,一个软件包,或是发现的一个新现象……都将是你留下的脚印!在清华未来的学习中,实实在在的留下你们的脚印,它定能助你腾飞,跨越前行!
同学们,你们赶上了好时候!
几个月前,清华迎来了105周年校庆。此前,李兆基科技大楼启用、李文正图书馆落成,艺术博物馆也将在9月份开馆。相较于我们求学时期,现在的清华有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从海量的图书文献资源,到各种大型科学研究公共平台;从一流的师资队伍,到才华横溢的同窗好友;从门类齐全的学科分布,到各领域的顶级讲座。科学研究土壤肥沃,学术环境优越;学校也支持大家的个性成长,如全额支持学生的各类优秀原创作品出版。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在清华因材施教计划资助下完成的。在清华做科研、做学术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再过五年,是建党100周年,你们或毕业或即将毕业,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是需要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再过30年,你们就是我现在这个年龄,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你们那时已是国家的中坚和精英。你们值得为此做好准备!
同学们,“盛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希望你们珍惜在清华求学的机会,在这个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园中,寻找你们心中的灯塔,不忘初心,为你们精彩的人生而来,为清华的荣誉而来,为国家的富强而来!
最后,祝愿各位研究生新同学在清华学习期间开开心心、收获满满!也祝各位老师、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