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部长尹蔚民8月2日发文指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尹蔚民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首先,得益于中央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其次,得益于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就业方式的出现,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第三,得益于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了就业新空间。日均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户,正在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新动力。第四,得益于积极就业政策效应的发挥和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千方百计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帮助企业吸纳就业、稳定现有岗位。
尹蔚民强调,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维护就业局势的稳定,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强化重大规划对促进就业的引导作用,完善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发挥中央投资计划稳增长、保就业的杠杆效应,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支持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带动就业。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创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以创新创业拓展就业新空间。把促进创新创业与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更好结合起来,发展就业新形态,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效应。
实现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首先,坚持创新驱动。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中拓宽就业空间。其次,扎实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引导地方和企业分类施策,稳妥有序地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鼓励企业内部挖潜,采取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消化安置,支持有技术、有能力的职工走出企业就业创业。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困难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给予安置。对暂时失业人员要发挥社会保障稳定器的作用,保障基本生活。加强对岗位流失严重地区和企业的重点监控,强化对困难地区的工作指导和资金支持,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再次,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对外劳务合作风险保障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拓宽境外就业门路。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结合各类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更多地到中小城市、城乡基层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新常态下农民工稳定岗位、转岗培训的政策措施,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以市民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实施劳务协作对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等行动,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是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根本举措。重点实施对贫困家庭子女、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群体的免费职业培训行动,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帮助广大劳动者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创业条件变化。切实运用好政府培训补贴政策,更好适应产业升级和企业岗位需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推进就业服务均等化、服务供给多元化、服务全程信息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服务,满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