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遗症”的产生,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既有其必然性,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既有考生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有因外部环境导致的客观因素。除了考生由于高考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或亢奋情绪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家长、老师、学校望子成龙心情急迫,带给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有的家长从高考开始到大学开学,中间的很多环节,包括考试期间的衣食住行、心理疏导、志愿填报等,家长都做了周密细致地安排。特别是在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和老师更是一门心思盯着孩子的高考成绩,费尽心思研究报考的院校,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正面疏导和关心。
比如说,每年的高考一结束,在成绩尚未公布前,一些考生家长根据平常孩子的学习情况,事先订好了谢师宴或庆功宴,设想出了录取的学校。一旦成绩公布,达到预想的成绩,自然是皆大欢喜;倘若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成绩,必然是大失所望。试想,家长这样的做法,怎么能让考生心安理得、心情平静呢?面对家长事先布置好的宴会和想象中的学校,带给考生的压力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产生“高考后遗症”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毋庸讳言,每年高考过后,“高考后遗症”之所以成为顽疾难以根绝,与考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患“高考后遗症”的考生,压垮考生的不是成绩好坏,而是父母的心愿,以及老师、学校的期望。有的考生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全部寄托在高考上面。一旦高考失利,或成绩不理想,或达不到预想的分数,就感觉自己的人生失败了,无颜面对父母和老师,进而产生焦急、忧虑、消极和恐惧心理,甚至滋长悲观厌世情绪。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让考生远离“高考后遗症”,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家庭氛围。其次,无论考生成绩高低,家长、老师、都要以平常心从容面对,给孩子以心理上的慰藉,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只有全社会都来关爱参加高考的孩子,“高考后遗症”才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