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您那么优秀,大学时为什么没谈朋友?一个男生问了一个大家都不敢问的问题。不是我不想谈,是没人跟我谈!杨关林的回答让大家都乐了。他解释说,自己16岁就考上大学,班里的女同学都比自己大。
55岁的杨关林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校长,每学期都会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我跟学生之间,可以说没有代沟。这位总是面带微笑的班主任杨伯伯爱跟大家聊天,在他面前,似乎没什么不能聊的话题。
师生关系一直是高校里的永恒话题。在2015年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颁奖现场,入选的校长在发言或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惊人的一致。在他们眼中,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孔颜乐处般平等信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亲密关系,而教与学的过程,则是美妙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
平等和尊重,才能换来信任
杨关林说,现在的年轻人最关注的就是平等:校长放下架子,跟学生平等交流,才能拉近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他们成长中的所思所想,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平等才能让学生真正信任你。
校长,以后咱们期末考试时间能不能早点确定,您看我这次买回家的票就晚了两天。一名新疆学生一边吃早点,一边跟坐在身旁的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刘吉成吐槽。
没过几天,学校专门派人找到这名学生,向他解释了期末考试时间安排,并保证下学期一定提前确定,不会让他晚一天回家。
校长自掏腰包请学生吃早餐,这是齐齐哈尔医学院食堂每月一次的特色菜。校级领导轮流坐庄,每次由全校学生推选出10位幸运者与校领导共进早餐。
刘吉成看重的,是通过坐到学生身边吃早餐,真正走近学生,听他们聊天甚至吐槽和建议,这才能了解学生到底在想什么。
像朋友一样愉快地聊天,也能为一个学术问题拍桌子争论,博士生夏伟觉得,在这位校长导师面前,他能真正做自己。
重庆科技学院院长严欣平认为,信任是相互的,首先,校长要信任自己的学生。2006年,学院开始从主城区整体搬迁到沙坪坝的大学城。当时新校区设施还不太完善,而5000名新生就要入住。
时任副院长的严欣平出任新校区管委会主任,面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和不满,他主动每周与学生代表沟通一次,把学校发展中暂时遇到的困难、今后新校区的前景,一一向学生道来。
这种方式获得了同学们的理解,两万名同学陆续入住新校区,整体搬迁顺利完成。
同学们,请你们认识我,个子1米8多,瘦瘦的戴个眼镜。上海杉达学院院长李进每次开学典礼都会做一番这样的自我介绍。他告诉学生们,有困难可以找校长,尽可能当面交流,但我不能时时在你身边,记住,我是个影子,你有困难我就会出现。
学生反映的问题大多比较琐碎,比如食堂菜不好、水不热等,李进都会让各部门汇总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就是要解决学生每一个具体的困难。
与时俱进,才能教学相长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定是后生比前辈强,这样国家才有希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就是这个道理!温州医科大学原校长瞿佳的一席话,说出了与会众多校长的心声。
作为知名眼科专家,瞿佳主动跟学生学网络新词,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和自己交流,这样我们才有共同语言。他认为,时代在进步,做校长的更不能故步自封,校长就是要做学生头儿,总是用传统的套话,学生怎么会爱听呢?
河北外国语学院院长孙建中发现,时代的发展给教学管理不断带来新课题。他回忆,以前学生爱去网吧玩,现在网吧已经逐渐消失了,随之兴起的是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为这,学校甚至造过机窝,就是把手机都收上来放在教室后面的袋子里。可后来发现,学生们的心思还在手机上。
孙建中觉得既然制止不了,就要学会利用它,顺势而为。2015年暑假,学校建立了准职业人培养课题,让大家利用手机在课上以及课下一起学习,改变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变成老师和学生共同备课,课堂上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一同讨论。
在他眼中,这群90后的学生血气方刚、追求上进,也有一些小任性。只要你能多关注他,用顺应他心理的方式引导他们,他们都能理解和接受。
重庆科技学院院长严欣平经常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学生觉得老师教得不好,而老师觉得现在的学生太难管,这一代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太多了,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方式来评价他们,已经不符合实际了。严欣平认为,我们不一味迎合学生,但要了解学生,要用新的教育形式、课堂形式来提高教学成效。
为此,他提出要对学生严管、厚爱、善诱:理工科学生必须做事严谨;教师对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尽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教学改革要从教师做起。
这三项原则不是虚设。有一次因为考试作弊,26名学生被开除。而对学生的要求,学校也都仔细考虑。比如学生要求安装空调,学校在核算成本后,先在公共区域,比如食堂、图书馆安装,之后逐步在宿舍全部安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骆少明则更愿意向学生请教问题。他认为,现在的孩子有活力、有创造力。特别是网络越来越发达后,年轻人学习的渠道和方式都和以往不同,感觉我们这些人和学生一起在学习,同时在适应,甚至他们的适应力更强。跟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骆少明有时候还会主动向学生们请教,跟年轻人一起,感觉真的是教学相长。
大爱育人,更关注心灵成长
在温州医科大学,瞿佳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室里永远座无虚席。那是眼科专业的学生必上的第一堂课,很多学生因为校长而爱上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是瞿佳心中与学生最亲密的时刻,校长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专业素养,更在于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
他对学生的期望是能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指坚持科技创新,在某些领域力争达到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而立地则是指学生能沉得下去,我们培养大量到基层服务的医生,真正为更广大的老百姓服务。
经过层层申报,温州医科大学开设了儿科专业,同时一直在致力于基层乡村全科医生的培养。他的观点影响着学生,很多毕业生都愿意到边疆、乡村去奉献自己的青春。
然而校长也并没有因学生毕业走出校门而停止对他们的关注。瞿佳坚持对每个毕业学生进行跟踪回访,甚至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的困难而四处奔走。
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刘吉成说,自己心里装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他的学生。如何能营造更好的氛围和文化来熏陶影响学生,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在他看来,教育者往往侧重于教授专业知识,而育人往往是薄弱环节。他把传统医学的大医精诚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鼓励学生既要精于专业,又要诚于品德。
他经常反思,现在的医学教育到底做得对不对、全不全。他认为,培养未来医生的大学,除了专业,更应注重医学情感的培养,要能从更高的层次实现对生命的尊重。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灵成长,这不是一味的知识灌输就能解决的问题。
区别于国内很多高校校园的混凝土森林,整个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就像是一幅山水画,在山水中,还建有金木水火土实验室。学生在这里,既可以像匠人一样劳作,又可以像哲人一样思考。
校园里有中国最大的美术图书馆,还有民艺馆,甚至还有一个火车头。在许江看来,青山绿水象征着农耕,而火车头是工业化的印记,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们把校园当作家、生命一样来经营。
他反对学生只关注我毕业以后找什么工作这种利己主义思想,而希望学生能通过大学的学习有所追问,从而看到人类生命中内在的、永恒的精神价值,这就是大学赋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