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记者 曹喆
2009年12月27日上午,第四届“春晖杯”创业大赛刚刚落下帷幕,“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投资论坛”又在众人的期待中“登台”了。2个多小时的论坛中,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科技局副局长申平、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处副处长郭俊峰、IDGVC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高翔、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总经理刘荣耀、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胜发等与留学人员共同探讨了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刊将论坛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高翔:很多人问,风险投资机构是如何选择项目的?创业者如何与投资人更好地沟通?其实这些问题问了很多年,我们也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我接触过很多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发现留学人员创业不是不能成功,而是在创业的开始阶段比较难,所以很多投资商不太愿意投资给初创期的留学人员。如果能解决初创期的难题,成功率还是很高的。有一点是留学生回国创业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我们考察很多留学人员企业的一个标准,就是如何呼吸,如何生存,如何把公司健康发展下去。为什么一些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会失败,因为他们盲目效仿了国外大公司的做法,一回来就高举高打,无论在人员配备还是公司配置方面,都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反而造成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减弱,这等于是失败。还有的留学人员很追求完美,不停地在研发,永远停滞在实验室阶段,始终没有推向市场的产品。我的建议是,留学人员如果回国创业,不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今后要做多大规模的企业,非要做出一个上市公司,而是要先考虑如何站住脚,如何走出第一步。可能你的技术很高端很复杂,但一定要先从最简单的方面切入,找一个能够最快推向市场,能够最快获得收益的产品去做。当把这个产品做到健康发展的时候,就会引起投资商的关注,加大他们的投资兴趣。
郭俊峰:对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政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从科技创业的角度来说,科技部支持留学人员创业的工作应该是1995年启动的,据统计,留学人员创业园内的留学人员企业存活率达80%,而社会企业的死亡率也是80%。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数字对比,是因为留创园搭建了企业的抚育孵化体系,降低了创业成本,保证了创业的成功率。可以说留创园内每年都有杰出代表涌现,这些都可以给大家一个信心,就是创业并不可怕。
申平:广州开发区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是高度重视的,在政策环境、硬件环境、服务工作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现在园区产生了很多留学人员明星企业,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成功。我们的留创园不仅加大了孵化器的面积,还建立了上百万平米的“加速器”,进入到里面的留学人员企业都是经过成功孵化的,研发的产品即将大规模上市。政府设立了种子资金,专门扶持初创期的留学人员企业,还成立了科技投资公司和科技担保公司,为发展中的留学人员企业提供投资担保。如果留学人员企业最终上市,还能拿到奖励基金。因此,留学人员企业从初创到上市,都有政府的相关政策“保驾护航”。我们还成立了领军人才的体系,如果进入到开发区的领军人才行列,最高可得到1500万元的支持。希望新的一年有更多海归创业者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军人才行列,最后做大做强。
刘荣耀:我讲几个案例。曾经有一个留学人员找到我,说他大概有20几种化合物,其中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消炎药物。于是我找了一些专家看了看,觉得可行,就决定给他投资,但要把投的钱作为股份。最后,从合成化合物到药物实验,我们实际投了不到40万,却产生了很大的效益,很多投资人都想给这个项目投资。目前这个项目正在组建公司,准备更大规模的运作。意思就是只要这个项目靠谱,我们就会做。
还有一个案例,有2个留学人员手中的项目拿到了相关部门的批文,产品也上市了,但销售并不好,他们来找我咨询。我了解了情况,他们有很好的技术,目前国内的类似技术都不及他们的技术,但是产品却不对路,影响了市场销售。我建议他们重新调整企业战略,改换产品和销售对象。类似的情况很普遍,很多留学人员不知道自己的技术到底适合做什么样的产品,或者做出了一个产品但并不适合市场。
有留学人员把自己的技术或专利作价上亿美元,一旦实现了商业化和产业化,这个价值今后很难再有更大的发展。还有留学人员融资了几千万元,却只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都不知道怎么花,只好存在银行,引起了投资人的不满。这些都是不务实的做法。
我想说的是,实际上立志于创业的留学人员手中都有很好的技术,但一定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项目先落地,要站在产业化的视角下,定好位,设计好模式,只要项目启动起来,我相信在后续的发展中是不缺钱的,有可能坐在家里都会有投资人找上门来。其实投资人的钱投不出去,他们比谁都着急。但我们目前缺乏的不是好的技术,而是好的项目。
胡胜发:我认为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几个关键步骤,第一步要找好投资;第二步要做出产品;第三步要把产品卖出去;第四步是保持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第五步还是要找钱,要找更多的投资把研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我回国创业9年来,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遇到了,除了自身的坚持和努力,我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很多支持,所以不少问题最后都能得到解决。
留学人员:我带回一个生物医药的项目,曾经找过风投,他们首先问我注册资金是多少,有多少硬件能力和资产,我听了后一点信心都没了,因为我们从国外回来,只有技术和项目,感觉创业离我们很远。想问刘荣耀先生,你们投资留学人员创业的项目,是提供平台帮他们做,还是直接把钱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做?
刘荣耀:我们生物医药园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就是投了很多资金建立了必要的硬件装备,额外还组织了一个技术队伍,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如果做项目,可以获得一些后面投资所需要的关键数据。创业者可能提供了100个数据,但投资人需要的是另外的数据,我们就依托自有的条件,帮助他们把这些数据提炼出来,也会委托一些其他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机构去做。
留学人员:我2008年回到广州创业,在孵化器里面建立了一个公司,政府支持了配套资金,但拖了很久才拿到。另外,我们和几家公司谈融资的渠道,目前仍没结果,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更容易地拿到资金?
申平:以前创业园区制定了一些配套资金政策,算是见面礼,只要有留学人员注册企业就提供。但目前如果要获得这个配套资金,需要经过一定的评审程序,要考核你是否实实在在地创业,所以时间上会有一个过程。风险投资的重点一般是进入成长期和孵化期的企业,而且涉及产品技术的成熟度、团队、市场等诸多因素。留学人员的企业刚刚落户时真正需要的是种子资金,政府的投资就起到了种子资金的作用,扶持企业尽快成立起来,这个资金的性质和风投不一样,但扶持额度会有些不同,也会经历一定的评审程序。
高翔:大家可能感觉风投和创业隔得很遥远,这是一个误区。我认为“春晖杯”创业大赛这样的活动正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个平台并不只是为留学人员寻找投资或合作,更多地是教给他们一个寻找投融资的正确态度。在投融资方面,投资商和创业者都不是神仙,不同的投资基金有不同的侧重点,投资的领域不一样,投资的风格和阶段也不一样。对大家来说,回国创业融资也要做一些家庭作业,之前要找一找,到底哪个阶段的资金才是你需要的资金,这样有针对性地寻找和洽谈,你们就不会觉得很遥远。
我认为,钱在创业过程中不是最重要的,很多创业者对缺钱的态度是不同的,有时候是动力,有时候是压力。如果把缺钱当作压力,通常会永远觉得缺钱。很多情况下公司无法维持主要原因不是缺钱,而是缺少好的合作。如果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或合适的投资公司,他们会分担你的压力,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共同度过。
留学人员:我正在和一家风投谈合作,他们需要49%的股份,但投的钱很少,而且后期我们不缺钱的时候他们好像也不肯退出,这种情况怎么办?
高翔:你问的其实是一个估值的问题,项目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估值。对于专业风投来说,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控股的,一定要保证所投资的公司的管理团队占的股份比投资人要多。我们在投资后是不会派任何的管理和财务人员进驻到所投资的公司,只是通过董事会来讨论公司发展的方向和战略。而且,作为专业的风投,到一定阶段是会退出的。因为如果不退出,风投其实是挣不到钱的。
留学人员:我投资10万在上海一家创业园里落户,原先他们答应可以免一年租金,但到后来说能不能免他们也不清楚,我们就产生怀疑,如果这点承诺都无法兑现,今后扯皮的事情是不是更多?
郭俊峰:目前全国有1500家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都是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但队伍大了,难免良莠不齐。但是按国家级孵化器的规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入园协议,其中对房租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另外,针对房租的问题,现在各地方都有不同的政策,不一定全免房租的就适合你的发展,无论是找投资还是合作者,都是在找一个志同道合者。找孵化器也是一个道理,有的孵化器收的房租很高,但却门庭若市,因为很多创业者能够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者,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
留学人员:我们在学校和研究机构做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是归这些机构所有,我们作为主发明人只能占一部分,如果把类似项目带回来创业,这方面如何运作?
刘荣耀:带回来的项目,知识产权是要明确的,你要把这个问题和你所在的机构谈清楚,才能带着项目回来创业。只要和他们把成果利益分配协商好,把知识产权的问题解决好,回来创业没有问题。
留学人员:我的企业是生物医药公司,我们最大的潜力是已经完成了研发。问题是如何与风投谈融资,如何对公司估值?
高翔:对于早期项目的估值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确定,大部分情况取决于谈判的结果,通过未来一年大概需要的资金和你目前公司的状况来确定投资额度。我们也可以根据你们第二年的销售指标来估值。所以估值只能是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才能进行。另外可以采取分步融资的策略,谈不定价值的时候,可以先让一些小资金进来,确定价值后再进后续资金。
留学人员:我当初回来时不太了解国内的优惠政策,所以没找创业园要一分钱,自己筹集了一点资金就做起来了。企业刚成立就接到了一部分订单,可以保证我们的公司正常运转。我个人还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并针对这个新产品计划新成立一家公司。如果从投资的角度上看,我这两个公司,投资人更倾向于投资哪一个呢?另外,两个公司都是我的,但我的主要工作是做研究,相当一部分时间会在国外,不可能一直待在国内的公司里,是否对吸引投资有一定影响?
高翔:如果我们对两个公司的项目都感兴趣,可能对两个公司都会投资。因为作为早期项目投资,我们看重的是团队,一旦投入一个公司,我们希望该团队成员是百分百地和我们在一起合作,这样我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风险才能被控制。第二个问题其实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问题。例如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CEO可能是搞技术出身的,如果该公司的技术非常重要,处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可能会建议他从CEO的位置上退下来去做CTO。如果你的公司确实需要你在技术方面投入大的精力,作为投资人也会支持,甚至会要求你这样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