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的课改当中,拓展性课程作为一个新名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因为根据课改要求,小学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比例的15%,中学占20%。
有校长对这个比例进行了换算,也就是在现在的课表中,小学生6个学年的拓展性课时约有910节每个学年有150多节。如何真正让学生享受到个性化课程,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天长小学将课堂搬到少年宫
昨天下午三点左右,天长小学二三年级的同学跟着老师从东坡校区出发,经过庆春路来到西湖边的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体育课、模型课和机器人课。从这个学期开始,天长小学向1-3年级的学生提供了多门个性化课程,包括毛笔书法、武术、乒乓球、幼儿体操、跆拳道、健美操、羽毛球、形体芭蕾、击剑等等。
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说,个性的发展成了当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体育、艺术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学校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不到20亩,现有的设备和场地无法很好保障全校40个班级1153名学生的课程资源需求。因此,我们依托社会资源,从去年开始,开发和实施开展“个性化服务课程”建设。
天长小学教导主任陈洁虹说,在这几天的期末调查中,家长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很高,个性化的课程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肯定。“孩子们喜欢上少年宫老师的课,学了一年,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了。”
楼校长说,不光是少年宫,学校还与社区等校外资源合作,用校车接送孩子去杭州市民健身中心进行体育锻炼。五六年级的体育课程采用分类选课,一个班拆分成一个个小队,利用绿城篮球队、浙江省队等资源,按照孩子的需求拓展孩子的体育素质,保证孩子每天出一次汗。其次,每个孩子进入天长,每天至少接受一小时的音乐美术等艺术修养,学校为孩子们配备专业的艺术指导老师。
学校可与校外机构合作开课
去年3月省教育厅颁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学校要加强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目前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根据教育厅相关文件的明确要求,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因此,体艺特长、实践类活动成为拓展性课程的主体,但大部分学校面临着课程资源缺失、师资缺乏的问题。
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说,没有丰富、适切的课程资源,拓展性课程很难系统化地展开。学校与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合作开发了100多项课程,体艺综合类各占50%,这种合作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评价的改革。金成外国语小学将少年宫的课程和教师请进学校,开展拓展性课程。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黄建明说:“有不少学校找到我们,希望能展开合作。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促进青少年的全面成长。”
为此,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还将向天长小学、采荷三小以及金成外国语小学的学生颁发首批《校外拓展性课程学时证明》。杭州市初教处处长蒋锋说,今后杭州中小学的拓展性课程,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第二课堂活动基地等校外机构合作开设。学校有课程设计、管理的能力,校外场馆有设施有场地,双方共同建设拓展性课程。比如学校开游泳课程,与专业的游泳馆合作,请游泳教练,那学生绝不仅是学会游泳这么简单,还要进行深度学习。作为教育部门,今后在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发拓展性课程,要提供相关的支持,而且也要对设计出来的课程,做好管理、评价、考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