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武春友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从事生态规划与发展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多方面研究,近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支持下,从事绿色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在今年两会期间,武春友教授同大连市原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就尽快制定实施绿色增长国家战略提出政策建议,并由冯丹龙向两会提交,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日前,武春友教授接受《中国环境报》等媒体采访,学校新闻中心就解读全会精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采访了武春友教授。
记者:今年两会期间由冯丹龙委员代表您的团队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把绿色增长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提案》,请问提案是基于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武春友教授: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而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在经济增长的全过程中不绿色,又何谈可持续发展呢?我国针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出台了若干支持政策,客观上有效地支持了绿色增长,但在国家制度体系层面并没有跟上,因此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确立绿色增长战略,促使绿色增长从单纯的理念转向社会经济实践,把经济、环境、社会的发展集中在一个综合框架下,制定国家绿色增长战略,以有效地支持两个拐点的实现,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有效地支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
记者: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意义何在?
武春友教授:绿色发展作为《公报》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意味着绿色发展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表明了我国政府坚定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绿色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指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立足推动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绿色发展,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创新,实现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与增长模式转变。绿色发展成为十三五规划的要义和核心内容,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绿色化的新常态。
记者:何为绿色增长?绿色增长和绿色发展的关系?
武春友教授:绿色增长是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与制度安排,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创造出资源效率高、环境友好、社会包容与和谐的经济增长与最大发展效益。绿色增长与之前提出的人类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和强调资源高效利用以降低污染排放的循环经济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没有绿色增长,就没有绿色发展;只有全过程的绿色增长,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转型,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2015年3月,中央提出了新概念:绿色化,化的过程就是变的过程,即绿色转型。首先,在经济领域,绿色化是一种生产方式,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能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并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取向,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记者:《公报》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十三五发展目标要求,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其中的内在考量是什么?
武春友教授:应该说,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和质量总体改善战略目标的确立,凸显了环境保护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015年初,被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强调低碳循环发展,首次提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协同绿色发展,要求生态环境建设,无论是从治理理念、治理手段还是治理目标上,都要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新高度,新要求,新视角,新目标。从治理理念方面,要求生态与环境保护不仅仅停留在维持、修复与阻止恶化,而是要求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和优化。从治理手段来说,对环境保护与管理的范围和严格程度也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渐从过去被动式的管理转向主动式的宏观治理和全面优化。从治理目标上,将从上一阶段的降低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提升为促进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演化升级为新目标。
记者:绿色增长成为提高环境质量的主要的抓手和实现路径;那么,如何实现绿色增长?
武春友教授:绿色增长的实施需要国家战略的支持,其中,主要表现在对增长速度的理性认识上,尤其应以管理式放缓来控制和调整增长速度,在战略上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中国的绿色增长变革在倒逼各行各业转型升级,这一过程将引导中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也需要多项制度和改革加以配套。
在操作层面,绿色增长需要与科技驱动匹配,要加快技术创新驱动,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将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纳入国家和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社会层面,充分发挥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绿色增长与转型中的作用,将资源与环境问题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成为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在监督管理层面,《公报》中提出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是我国环保工作的一个极大突破,将推进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健全。这不仅能保证执法环境的重大改善,也是执法环境绿色转型升级的重大体现。
武春友教授简介:
武春友教授曾做过管理学院院长、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19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为主要负责人,成功参与申请了滑铁卢大学牵头的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CIDA Tier 1)《中国沿海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2004年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合作完成了中德国际合作基金(PPT)资助的《生态产业发展的定量化研究》项目。现在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绿色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在研),并得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等国际合作支持。同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委重点项目《区域中心城市绿色转型要素的协同演化研究》(在研)。规划与实践方面,曾主持完成中国第一批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项目中的天津开发区与大连开发区项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批和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方案编制项目中的大连开发区和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项目;主持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等国家层面的实践项目。主编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和十一五规划教材各一部。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大连市第三、四、五批优秀专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