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光电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明协会会员朱向冰,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18年。从一名物理系学生到硕士生导师,再到名副其实的专利大户,其迅速成长的背后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朱向冰于1990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深造, 1997年选择回到自己熟悉的镜湖之滨,走上大学的讲台,让自己的一生,与物理相伴。
兴趣让我走上物理之路
上初中时,接触到的第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就是物理学,恰好我的物理老师是当时我们全县最好的物理教师之一,后来上高中也得到了良师的指导。 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拥有浓厚兴趣的朱向冰早早就在兴趣的指引下开始了在物理世界里的征程。进入到高校之后,朱向冰将电子光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科研过程中,朱向冰坦言每天都会遇到困难,然而他从未想过放弃,出现问题了就要去钻研怎么解决问题,如果不能立即解决就转而研究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科研打下深厚的基础,这样问题总有一天会得到解决。
不懈钻研,朱向冰和他的团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迄今为止,他已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36项,其中授权专利29项。2004年5月21日,其SD1501型彩色裸眼式液晶立体显示器被安徽省信息产业厅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拥有四十多项申请专利和三十多项授权专利的朱向冰对自己所获得的专利权益却看得很淡,我们的团队从事科研都是发现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再通过研究加以改进。朱向冰谦虚地将自己比作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着科研,从来没有考虑过专利的权益和经济价值,专利对我来说就是项技术,谁爱用谁用,朴实风趣的话语中饱含着朱向冰对祖国科学技术赶超西方先进国家的热切期盼。
在教学实践中找寻平衡
在国家和社会提倡创新的背景下,从事应用性极强的电子光学物理专业的朱向冰有一套独到的见解:教学是科研的基础,教学中培养的优秀人才将来会成为科研中的主力军,同时教学中收到的反馈和好的想法也会对科研起到启发作用;而科研中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只有亲身研究,拥有创新思维和开阔视野,才能不断掌握新知识并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创新的科学理念。
除了在校内从事科研之外,朱老师还作为企业的科技特派员,长期派驻企业从事科技指导工作,为企业解决研发和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面对企业和高校两种不同的社会定位,朱向冰认为与创造效益优先的企业不同,高校应以人才培养为重任。
肩挑数职,朱向冰时刻将自己定位在三尺讲台,在教学实践中钻研科学,在社会服务中抓准企业生产过程对人才的需求。认清不同的职业角色特点,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差异,抓住主要社会责任,朱向冰在教师、科研人员、企业技术担当等多重角色间自由转换,游刃有余,将个人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合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朱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终身,他非常注重引导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还是一位尊重学生意愿,优先考虑学生发展的受人崇敬的老师。说起将自己引上物理之路的恩师,朱向冰的得意门生孙武满怀感激之情。对待刚进实验室的新同学,朱向冰手把手地教大家写专利、发文章,教大家电路理论知识。对于经历丰富的同学,他总是关心大家在项目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尽一切可能帮他们解决。朱向冰还不断努力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各种仪器仪表、元器件、工具越来越丰富,让大家有机会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十八年讲台耕耘,朱向冰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先后教出了许多优秀的本硕毕业生,盛多铮、孙武、黄哲、倪建这些令朱老师骄傲的名字中,有校十佳大学生,有中科大在读博士,有在中科院、奇瑞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负责科研专项的骨干。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获得了那么多资源并付出了那么长时间的努力,自然是希望获得一个好的前途,朱向冰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大学的学习时光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将来能够依靠自己所学的本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作为高校教师,紧密结合社会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定位针对学生的教学特点,把学生教好,让师范生成为为人师表的合格教师,让工科生成为能当一面的创新人才,这是朱向冰对于自己教学工作的总体定位。
板上种桃李,硕果满神州。朱向冰在艰深的物理世界里,精心教学、潜心科研,解答学生们一个又一个困惑,攻克科研中一个又一个疑难。朱向冰把兴趣变为事业,诠释着自己对物理科学的热爱;把学生当成子女,用无私奉献为师大学子撑起智慧的蓝天;用创新转化服务地方科技发展,不断实现和超越自己的人生目标。
(图中为朱向冰指导学生做实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