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大纲中提到了把握事物间的量化关系,中公教育卢志喜认为这里说的事物间的量化关系,主要是判断题干中描述事物的大小、快慢、高低、倍数等关系。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必要计算,只需要宏观简单的判断。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具体说明一下:
利用量化关系确定结果
例1.如果单独完成某项工作,那么甲需24天,乙需36天,丙需48天。现在甲先做,乙后做,最后由丙完成。甲、乙工作的天数比为1:2,乙、丙工作的天数为3:5。则完成这项工作共用了多少天?
A.30 B.38 C.32 D.4
【常规解法】B。解析:甲乙丙工作天数之比为3:6:10,所以总工程应该是3+6+10=19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B。
从量化关系来看,从宏观上来看,甲、乙、丙三人,同一份工作,工作的时间明显不同,但是甲与丙的工作时间之和刚好等于乙工作时间的2倍,那么甲与丙的平均效率与乙的效率相同,也就是说,如果甲、丙两人干的天数一样,那么完成这项工程肯定还是36天。题干给出的甲、乙、丙三人工作天数的比例看出,明显甲工作的时间比丙少,那么甲、丙的平均效率肯定小于乙,那么工期肯定会延长,那么最终完成这项工作肯定是大于36天,只有B项符合。
利用量化关系,排除选项
例2.已知盐水若干千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6%,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4%,问: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是多少?
A.3% B.2.5% C.2% D.1.8%
【常规解法】A。解析。设溶质的量为12,则:
由上面的表格分析知,答案显然选A。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