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孩子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什么是最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11月29日,由亲近母语研究院、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主办,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支持的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南京开幕。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中央大学哲学所暨中文系兼任教授林安梧,台湾道禾书院和北京培德书院的创办人、执行长曾国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大家,从海峡两岸儿童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的理念和经验出发,畅谈如何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交汇点记者黄勇
【传统文化教育分享】
把生活中的乡土文化传递给学生
与普通的会场不同,随着童声诵读《鹿鸣》的背景乐缓缓响起,引着众人向着那遥远的诗经年代漫溯,而与此情此景契合的是——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的大礼堂拉开了帷幕。
禾邻社创始人、艺术总监、银杏伙伴卢璐,在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身体剧场专业硕士毕业。但是她回到国内,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乡土文化。
她用一幅充满了自然物候、西游记、福建土楼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手绘图,详细解释了她脑中的传统文化。
卢璐女士认为:“传统文化首先是一种审美,是以和为美,以和为好,这些东西是超越理念,超越文字的。”
她呼吁,当代的老师唤起自己对生活的兴趣,从生活中发现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将这些乡土文化传递给学生。她希望老师们能够带领学生一起成为自己身边传统文化的发现者和保护者。
讲故事的同时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
余耀是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同时也主持扬州正谊书院的课程研发和教学工作。作为亲近母语课题组核心成员,余耀老师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渐渐认识到儿童是整个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一个归结点,他说:“文字是固态的,能扣击人的心扉,文字是业态的,能滋润心田,文化是气态的,让我们在里面呼吸,三者是无法割裂的。只有存有这样的理念以后,我们所有的课程设计也好,活动的开展也好,才有一个立足之地。”
从环境氛围的渲染到课本课程的设计,扬州正谊书院的方方面面,都熏染了一种传统文化的气氛。正谊书院还把故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孩子们在传统课程当中激发兴趣,在诵读中滋养精神,在传统的气氛当中去感受文化,去承接文化,去发自内心地向往这种文化。
朗读让现场几百名老师如痴如醉
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创始人、立品图书出版人黄明雨多年来致力于以心灵读物和新教育实践,为躁动的社会寻找精神的方向。在论坛上,黄先生分享了他的教育实践与思考。
黄明雨认为,在这个时代,学习中国的文化是一种生命信仰的重建,找到所有的基于生命基础教育的共通性,建立一个多元一体的生命观。真正的教育是从自我的教育开始,教育者需要重新调整对生命的看法,再去尝试着去松动孩子智慧、思想和灵魂的成长土壤,让孩子去享受生命的活泼。
黄明雨现场还邀请了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刘森,亲自带领大家朗诵由黄亲自撰写的《大人颂》。刘森雄浑的嗓音,不用话筒,就显现了追溯历史的独特大气的诵读,而现场几百名老师跟着如痴如醉地朗读,让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不少人正在回味中,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古谱,南山华德福学校的音乐教师张哲以身体为乐器,带领现场代表进入华德福学校的音乐课堂。之后,刘森再次带领老师们唱诵《诗经·周颂·维清》。
几千年的文化足以支撑起我们的教育
如何创办根植于华人自己的文化,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教育?台湾道禾书院和北京培德书院的创办人、执行长曾国俊分享了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投身教育的探索历程。
20年来,曾国俊在台湾创立了从幼儿园直到高中的根植于华人文化又有世界视野的教育体系。回顾往昔,曾国俊坦言,他曾见过很多国家的教育模式,但是最想做的依然是这块土地教给他、父母教给他,能储存在他的身体里的教育,所以道禾教育强调按照二十四节气生活。而培德书院更多的是提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孩子在这里有机会通过亲手做木工、活字印刷、烧窑理解中国文化之美,并学习其中蕴含的各种知识和道理。和台湾创办的道禾书院一样,北京培德书院一脉相承其核心的“儒、释、道”哲学思想。设置这些课程,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知止、学会专注、学会守住当下。
曾国俊说,他的孩子在国外用英语给西方人介绍中国的古琴、茶道和书法。曾先生坦言,用别人的语言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他愿意相信几千年的文化足以支撑起我们自己的教育,而中国课程本身就是国际的、世界的。
【《弟子规》和经典诵读的思想碰撞】
让经典润泽孩子的童年
《弟子规》是清代的一部蒙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教育经典中的一部代表。然而《弟子规》一书其思想立意是否适合当今的儿童,中国浩如烟海的其他古代典籍是否都适合拿来给儿童诵读,真正适合儿童的又是哪些……江南大学黄晓丹教授、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女士和现场的两位《弟子规》实践者等就此问题进行对话。各人旁征博引间,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弟子规》在今天诵读中的必要性。
由《弟子规》延伸至经典诵读在儿童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意义的话题一出,台上台下群起讨论,众说纷纭。对话中,老师们也针对一些伤害儿童的做法提出了意见,呼吁教育界人士、家长们亲近真正的传统文化经典,让经典润泽孩子的童年。不可否认,当前面向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而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现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从而实现教育理想。
【海峡两岸学者坐而论道】
中国传统文化应取长补短
栖霞区大力推广“阅享栖霞”全民阅读行动,打造一批阅读基地,已陆续举办“阅享栖霞”logo征集大赛、“阅享栖霞”高校联盟启动仪式、万人阅读节、“悦享人生”网络系列展播活动,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次。本届论坛也是栖霞区和亲近母语研究院致力于为海内外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还邀请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和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林安梧作主题发言。杨东平院长探讨的是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他诊断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弊病,对急功近利反儿童性的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大加批判,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尊重儿童的独立、自主和完整。中国需要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从而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己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大众认可的基本秩序,从而能够和各种文化和平共处。
亲近母语研究院自成立之日起即探索实践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经过15年的研究和广泛的教育实践,亲近母语的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理念逐渐成熟。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相连接,用符合儿童心性和特点的方式,采用艺术的手段和体验的模式实施。实践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为了让今天的儿童拥有幸福的童年,因此教育应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同时,做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必须让儿童拥有广阔的视野、世界的眼光,以使他们能更好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林安梧教授则提出21世纪是一个人类文明应该重新彻底反思的世纪。中国人作为世界公民的一部分,参与到人类文明必然要担负起它应该有的角色。公民社会时代,儒学可以更为坦然、明白,更为平易、自然,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当代的世界相衔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