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即《〈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始终立足立德树人,坚持科学导向、价值导向和实践导向,积极探索“系统教学、专题讲授、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汇聚力量、形成合力,努力推动课程改革创新,开展了不少工作和有益的探索。
领导重视,打出推动教学改革的“组合拳”
学校党委书记潘玉腾教授是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一批“四个一批”理论人才,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具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2013年来校任职以来,他对学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推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并多次主持召开课程建设与改革会议,研究、解决思政课建设有关问题,一一落实了相关保障工作。本学期,潘玉腾教授同时兼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他为2015级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讲授部分课程。在繁忙的学校党政事务以外,他把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政课和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思政课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本分。
2015年9月23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盛以《化学素养漫谈》为题,为石竹山讲堂开讲,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和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向2015级新同学阐述了如何提升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化学素养。而这样的思政课,陈盛校长每个学期都会面向不同的学生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话题讲授。
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党政主要领导的率先示范下,学校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思政部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把思政课建设有关重点工作、重要项目、重大活动进行整合,打出了推动教学改革的“组合拳”,各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形成了一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此外,学校还以学科研究支撑,助推思政课教学改革。学校成立文化价值观研究中心,致力于价值观研究、青年文化研究、网络文化研究、生态文化研究以及区域文化研究等。中心的多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福建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等,论文《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新媒体传播中历史虚无主义的导向不容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优化社会心态研究》、《以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等在老师、同学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也受到了国家级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资源整合,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应让学生担任思政课的主角,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下课后动手做,变说教为引导”。早在2009年,中国教育报就曾以《高校思政课让所有学生唱主角》为题,以林书红老师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为例,详细报道了我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实践。
2013年,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014年,在省委教育工委的倡导下,思政教研部加入了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研结对带教计划”,和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结对帮扶,致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在莆田大洋乡闽中司令部革命纪念园、福清市港头镇草柄村、宁德古田县凤亭村等多地挂牌成立实践教学点,为思政课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实践学习平台,探索爱国情操隐性教育的新成效。
2014年,在总结前期教学尝试、借鉴兄弟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出了“253”研究式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入选2014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项目。253方案以改革学生考试考核方式为切入点,以研究式教学方式为重点,253分别是平时成绩占20%,研究式学习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20%包含上课考勤10%和平时上课互动10%;50%的研究性学习成绩,是指学生3—5人自由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在老师所出的研究问题中任选一题开展学习研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10—15分钟的演示汇报,由老师与学生代表根据具体情况打分。强化师资,培养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决策者、参与者,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相联,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提供什么样的教学。让学生受益匪浅、终身受教的某门课程,往往其任课教师也会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难忘。在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已经形成了岗前培训、课程轮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等分层次、多系统的研训模式,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上下大功夫,形成了理论提升、教学观摩、实践考察、结对带教、攻读学位等多形式相结合的立体培训体系,让教师站稳、站好“育人”讲台。
“要让课程走进学生心灵,首先教师自己要用心去教、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动,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素材要先打动自己,先让自己满意”。思政部成立以来,重视突出“问题导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思路,激发全体师生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的热情和活力,让教材从有形变得无形,让思想鲜活起来,让课堂教学的内容真正修身于形,灵动于心。
思政部教师除了参与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外,还经常性与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互相交流。如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获得者赵少卡老师就曾应邀为思政部教师交流《如何上好一堂课》。近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公布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彩课堂”展播视频获奖名单,思政部陈赵阳老师主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视频就名列其中。
此外,不少思政教师将思政课从课上延伸到课外,从线下教学拓展到线上互动,采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互通,答疑解惑,引领成长。他们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实的理想信念、丰沛的道德力量和丰满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最好的导师。《从“微博”到“星星闪吧”自媒体背景下的思政工作创新》就入选了福建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选编。学生认可,“我愿意学思政课,这是我们成长的需要”
“不用死记硬背的思政课,对我们是一种解放,更是一份吸引。这样的思政课能够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踊跃发言,课后用心用脑思考,取得的成绩也比较客观公正。”学生对思政课综合改革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书本中、课堂上的所学与实际接触到的,给我们的内心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大洋乡闽中司令部革命纪念园我的感触更深刻,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我要用实际行动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每次参加完实践教学点的学习,同学们总有不一样的感受。
“老师在课堂上精力充沛、富有热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深深感染着我们,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思政课老师,同学们纷纷点赞。
“我愿意学思政课,这是我们成长的需要。”这是同学们真实的声音,也是思政课改革最有力的回响。
2015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要求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是05方案又一个十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今后,我校将继续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聚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