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刚刚落幕,经济新常态、创新驱动等成为热词的背景下,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格外凸显,其重要性不逊于其他任何领域的创新。从这个角度观察,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出的“掘金三板”金融创新类项目就具有格外的意蕴。
互联网+金融 北京独一份
10月19日至21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吉林大学举办,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金融学院宋国良副教授与校党委文君副书记指导的张智斐等同学的“掘金三板”项目在大赛中获得金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党委书记王玲亲临总决赛现场与参赛同学和指导老师一道,仔细研究和探讨展示内容,为老师同学加油鼓劲,并接受了《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总决赛备战期间,文君副书记、蒋先玲处长、周波主任多次对项目进行指导和路演。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李克强总理提议设立,吸引了1878所高校的20多万学生参加,提交项目作品达36508件。经过初赛、复赛,最终有30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通过项目展示和专家评审,评选出金奖34个、银奖82个、铜奖184个,我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33所高校最终斩获金奖。决赛入围院校主要集中于综合大学及理工农医科类院校,北京市共有8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最终产生4个金奖项目。我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金奖。
我校2015届研究生张智斐发起的“掘金三板”是全国100强中唯一的互联网金融类项目,最终获全国创意组10强金奖,我校也是创意组唯一获得金奖的财经类高校。“掘金三板”主要亮点是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及新三板市场,并探索创新出全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该项目专为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一整套互联网O2O解决方案,同时为投资基金、个人投资者、中介机构、创业企业等提供了互联网共享平台,公司获得了真实的资本金。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校“掘金三板”项目获奖给予了报道。
聚焦新三板 创业显身手
张智斐是我校今年6月份毕业的金融学硕士生,在读研之前就有过创业经历,积累了一些经验。2015年3月,对“新三板”领域关注已久的张智斐心中有在三板市场创业的想法,在研究生导师宋国良的引荐下,他与《第一财经》主持人陈达一拍即合,联合创立了“掘金三板”。“最关键的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他对创业的信心。”宋国良说,“他选择创业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掘金三板”项目旨在为新三板投资者、研究者及从业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数据查询、研究资讯订阅、互动交流社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股权众筹等服务。目前公司规模为20人,公司的网站、APP与微信公众号都已上线,微信端关注人数突破6万,注册用户4000余人,积累了新三板生态圈内大量投资者、从业者的资源。截止到目前,股权融资总额已经突破1个亿,其中,直接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的交易额突破2000万。“掘金三板”于今年10月启动估值1至1.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已表达A轮战略投资意向。
“创业伊始,我们对于在三板市场上做什么非常迷惑。”张智斐回忆说。由于“掘金三板”涉及互联网金融的前沿领域,新三板市场也是刚兴起的市场热点,是个全新的课题。“掘金三板”项目团队的初衷是做互联网社区,并在是否要做股权融资方面犹豫。导师宋国良以独到的眼光指点他们,不做股权融资,在新三板市场就会被淘汰,必须要将股权融资做起来。“如果不是宋老师的建议,我们到现在可能也仅仅是一个互联网交流社区而已。”宋国良积极地扮演“引荐人”的角色,为“掘金三板”提供人脉资源协调,还推荐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到公司实习。
量身打造 创新+创业
张智斐笑称:“这个比赛就好像是给我们量身打造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三个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完全契合了“掘金三板”的创业气质: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在互联网社区、投资者关系、股权融资三方面建立官网+APP+微信公众号+线下运营的创新模式。
初赛准备中,当团队第一次将商业计划书呈现给指导老师们的时候,由于创业初期的不成熟和不具体,他们受到了许多质疑。“在老师的质疑过程中,我们完善了自己。”学校安排优秀师资为“掘金三板”项目团队修改计划书提供专业指导和细致梳理,团队在师生的讨论中得到反馈,提炼出项目的精华。
在金奖争夺赛中,竞争非常激烈,强手如云。幸运的是,无论是项目展示,还是答辩环节,“掘金三板”团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面对台下的投资人评委抛出的刁钻问题,他们凭借对业务的深刻理解,以专业严谨的回答征服了评委。
在最后与投资人的面谈环节中,新希望集团负责战略投资的一位董事作为大赛评委,特意找到了他们,详细地询问了项目的商业模式与运营数据,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并表达了A轮投资意向。
立足人才培养 助力创新创业
观摩了一天比赛的王玲书记有感而发:“大赛的创新创业团队就是创新创业人才样本,只有通过和他们直接对话,才能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功,我们怎么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优秀人才。”王玲书记说,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抽象的理论走出来,走到学生中去,要研究学生的需求和人的成才规律,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在闭幕式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本届大赛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凸显了大学生中蕴藏的创新创业热情和生机,明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坚定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分管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的校领导,文君副书记对这次金奖的获得并不感到意外:“今天的获奖不是一时的获奖,是我们坚持两年创新创业工作的必然收获。我校从2013年开始举办首届经纬杯创业大赛,在全校不仅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氛围,还搭建了创新创业的平台,很多同学踊跃参与,每次创业大赛都有上百支团队加入。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做任何事情在想清楚之后,贵在坚持,久久为功。”
我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立足于我校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全方位助力学生创业创新。在创业教育方面,我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协同教务处和商学院开设《创业理论与设计》选修课,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和创业名人大讲堂,同时,开展“一对一”创业辅导咨询。为激发同学创新创业潜质,我校创业模拟实验室于2011年投入使用,培训学员超过600余人。
我校筹办创业大赛,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2013、2014年我校举办两届“经纬杯”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212个团队申报,覆盖本硕博全体在校生。2014年,我校聘任了首批“学生创业导师”,由创业校友、成功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等组成,能够进行深入有效的创业指导。
2015年,学校建成“求索创客”空间,成立“求索创客”俱乐部,旨在为校内优秀创业团队搭建创意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空间。以“互联网+”为指导原则,我校拟在三年内建立“国际创客联盟”,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扩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2015年我校与德国波茨坦大学达成创新创业工作合作协议,邀请波茨坦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到我校开展培训,并计划通过互联网搭建两校学生“创客联盟”。
我校创新创业成果丰硕,获评为北京市教委首批“示范性创业中心”重点建设高校。2013年-2015年我校共资助93个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三支创业团队获评“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优秀团队”。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文君副书记说,“我们在这么一个创新创业的最好时代,‘激动不冲动,激动有行动’,要处理好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创业可以互换学分,但不是放低学业标准;要处理好创业与就业的关系,不要简单的把创业理解为解决就业问题,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在创新创业之路上,国家负责阳光,大学负责雨露,学生负责灿烂!”文君副书记表示,“下一步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将依据学校办学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国际联盟’。目前已经和德国波茨坦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撬点,撬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