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砖国家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
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金砖国家50多所著名大学的校长以及知名学者、企业家、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和各界领袖参会论坛。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审视大学的历史责任;在金砖国家合作程度日益加深、领域日益拓展之际,共同谱写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历史新篇章。
问:作为首次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论坛以“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为主题,您如何看待当前和未来金砖国家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刘川生: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作为文化创造的思想库,科技创新的发源地,社会变革的引领者,承担着更大的历史责任。金砖五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新型经济体,总人口达到30多亿,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金砖国家大学正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需要广泛开展合作,构建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优势互补,承担起弘扬多元文明的责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的责任既包括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等,也包括金砖国家和世界局势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要为促进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在这次论坛中,大家共同商讨金砖国家大学合作交流的新模式,您认为这些创新模式主要有哪些方面?
刘川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和而不同”应成为我们大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金砖国家大学需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框架。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平台,开展金砖国家大学间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等,组织实施本科、硕士、博士等各阶段人才的联合培养。共同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双边或多边科研合作,联合开展与人类发展和全球治理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本次论坛还举办了“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文化传统与社会创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等五个分论坛,促进了金砖国家学术的交流合作,尤其是让专家跨国合作真正落地生根。这次论坛成立了金砖国家大学联盟,联盟将积极服务于金砖国家的发展,为金砖国家间的人才培养、学术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也是多边合作模式的深化和创新。
问:在论坛上,金砖国家大学校长提出教育的改革要致力于价值观的变革、思维方式的创新等,对于中国的大学而言,您认为这些观点,对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
刘川生:在论坛上,大家谈的最多是创新,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是和创新紧密相连的,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如果一所大学不进行创新,这所大学就没有生命力。大学的创新关键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学习者为中心,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其次要注重文化创新。要着力营造追求真理、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培养创新所需要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把观念创新放在首位,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创造鼓励、支持创新的有利条件。另外,要注重社会责任感教育。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更需要勇担重任的勇气和气魄。
问: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达成了北京共识,您认为金砖国家大学发展有哪些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刘川生:这次论坛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达成了《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共识》。虽然金砖国家间的发展各有优势和特色,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都高度重视,也存在很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愿景。首先,金砖五国都在尝试通过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建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经济。其次,都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视为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第三,都把创建一流大学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制定出台了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高等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绩,这些也为金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北京师范大学而言,我校愿与金砖国家各大学协同探索大学变革中的新思想,分享新经验,携手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