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 马广水
一、当前的形势与使命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秩序动荡不安,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各种危机不断涌现。中国政治、经济步入新常态。我们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一)信息化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速超出人们的预期
1、指数级增长的趋势越来越显著
2、从IT到DT
(二)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
1、习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 2、第一次把“四个全面”上升为战略布局。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把“四个全面”上升为战略布局。3、“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开放新格局助推区域大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11个具体行动和7方面保障措施。“互联网+”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2、职业教育危机:学生造反的危机
后喻时代,教学观必须转变。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目标。
3、工业4.0的到来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由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化。
4、互联网+教育:重塑未来学习
教育的本质是和知识、信息极度相关的,而互联网的根本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互联网教育——化解当前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的革命、现实的不满以及强烈的需求,互联网教育越来越成为化解当前教育问题的战略选择。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的学习模式也有可能因此而改变。
与互联网对其他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相比,它对教育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未来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
(1)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服务。(2)教育平台的本质是社交。(3)“在线教育”概念不再被提起。(4)个性化的学习出现。(5)优质教育资源平等共享。(6)教育娱乐化。
5、未来的教育
(1)未来的学生。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广,学生会成为教育的核心,可以自由选择老师、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听某一部分,甚至可以选择修完学分再进行考试。
(2)未来的教师。未来的老师是一个帮助学习的人、一个资源提供者、一个研究任务的图书馆员。未来的老师将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变身为知识海洋的引导者。
(3)未来的课程。支持课程的应该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因为人工方式无法满足成千上万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学资源与活动都围绕学生来优化配置,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重构的主体。
(4)未来的学校。如果通过互联网教育学生可以获得学分、学位,特别是当这样的学位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时,将会对学校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但会影响大学的教育生态系统,也会颠覆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将变身为学生和教师的服务提供者。
互联网+教育是重塑教育的未来。如何化危机为机遇?
首先是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发展模式的回归或更新;第二是体制机制的重构;第三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即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模式的更新,包括移动端的创新应用和大数据的应用。
(四)我校办学达到新水平
学校党委领导全校广大干部、教职员工,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广大干部员工同心同德、拼搏进取。改革创新的能量不断释放,学校各项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达到空前的高度。
1.适应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学院办学校的格局基本实现。教导合一机制优势开始显现。系制建设,形成学院内各系之间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首先使人成为人、然后使人成为某一类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教书育人的责任得到落实。
2.各二级学院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3.二级院部整合的能量逐渐释放,专业建设达到新高度,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新水平。
(1)学院办学校的格局基本形成
(下转第二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