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就开始此起彼伏,今年同样如此。
“经济放缓的确是今年一个大的环境,就业形势可能比较严峻,但是根据2014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分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自我缓解,大学生就业有一个分流机制。”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郭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业率背后的逻辑
每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数据一般有两类,其一是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会陆续发布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送管理和统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本区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送管理和审核工作,各高校负责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报送本校毕业生就业数据。
其二是第三方机构的跟踪调研结果,也就是麦可思的研究发布。二者发布时间基本相差半年左右。
记者梳理近5年的数据发现,从2005年开始,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大学生就业率基本在70%以上浮动(截止时间是每年的7月1日),比如,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而第三方机构的调查近几年的就业率数据基本在90%浮动。但从2014年开始,两种大学生就业率数据开始接近。
官方消息显示,2014年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74所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就业率在95%以上的有50所,占2/3。此外,还有5所高校就业率超过了99%。
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2013届(91.4%)略有上升,比2012届(90.9%)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6%,比2013届、2012届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0.8、1.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届(90.9%)略有上升,比2012届(90.4%)上升1.1个百分点。
“现在是数据说话的时代,但7月1日这个截止时间的统计方法并不符合国际惯例,同时得到的数据并不准确。这也是前几年就业率数据显示在70%左右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找工作的时间,3~6个月是合理时期,西方国家的统计是有一个找工作的合理区间。”一位就业研究学者说。
虽然每年都说“难”,但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体上“保持稳定”。
至于背后的原因,业界专家的观点主要在两点,一是尽管经济增长与新增劳动力增速放缓,但劳动力市场整体上还是可以消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二是适龄人口下降的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生育率在上世纪90年代初跌入世代更替水平以下(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之后不断下滑。大量研究都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在21世纪初为1.5~1.6。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或更进一步表明,我国的生育率很可能已经下降到了1.5以下。
而过去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即15~64岁人口占比从57%升至74.5%,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迎来拐点,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步下滑,2013年该数据为72.8%,从2005年开始,每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大于进入的。
未就业学生率也要调查追踪
教育部消息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
单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的经济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均低于预期值,且制造业PMI也回落至50%的关口。
但也有积极的数据——今年二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6。
与此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政府战略推出后,企业的整体运行(无论是创业还是转型者)并没有因经济下行而“放缓”。记者今年上半年走访了义乌、杭州、济宁等地,诸多企业的态度多是积极解决生存与发展中的问题,单是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在B轮融资后,今年大型招聘就达上千人。
8月下旬,由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和赶集网研究院共同撰写的《互联网+时代,就业主力军就业趋势研究报告》发布,互联网招聘渗透率达到90.5%,网络招聘已成为招聘就业主力军的第一大渠道。数据显示,90后毕业生签约行业中,服务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建筑业的比例最高,四大行业总共接收了近半数(47.9%)的90后毕业生。
而记者梳理相关高校的就业率数据时发现,就目前可以查阅到的六所高校中,就业率基本高于90%,比如,截至7月,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6802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7.18%。
至于毕业生最终签约多少家大型企业,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
来自第三方的调研数据显示,单就本科生就业(2010届~2014届),在大型企业(3000人以上)就业率已从36%下降到26%,而在中小型企业(300人以下)就业率从35%上升到47%。
与此同时,继续深造读研以及创业者的人数分别从过去5年的6%、0.6%上升到11%、2%。
“大学生就业平稳分流机制有其自身特点。上述比例对整个本科生就业率虽然影响不大,但还是分流了一部分学生。”郭娇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第三方还应当对未就业的毕业大学生进行一个更详细的数据统计,包括他们为什么没有就业、家庭收入状况如何等数据都应该被纳入研究范围,这样才能够切入到更实际的问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