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农村是一种竞赛式的文化攀比_地方-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教育:在农村是一种竞赛式的文化攀比

首页 > 

地方

 > 教育:在农村是一种竞...

教育:在农村是一种竞赛式的文化攀比

教育致贫被认为是很幸福和有出息的事

乡村底层瞧不上“就近入学”

乡村底层家庭从内心也希望让子女能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却无力支撑这种愿望

家长们相互攀比,导致孩子进县城读书的家庭重心就越来越下移到农村

在无力选择或选择性致贫的消费性因素作用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断裂使农村社会底层心态不断蔓延

在村落消费主义不断盛行的当下,教育也逐渐成了相互攀比的村落竞赛,但此类竞赛仅仅是农村社区里中上层群体的文化较量,与底层无关。

选择性教育消费导致底层社会的中上层群体出现“教育致贫”现象,而近些年来,随着城乡教育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等教育理念的日益盛行,底层的教育选择被进一步撕裂。

笔者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底层孩子们阶层再生产发生的日常机制及策略干预研究》,在展开全国大样本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中国西部农业县——四川芥县,经过半年的田野工作,微观揭秘底层社会中日益严峻的身份性分层:教育的竞争性消费。

教育:在农村是一种竞赛式的文化攀比

以四川芥县云乡雍村为例,该村地处芥县最为偏远的山区,该乡是全县唯一不通公交车的乡镇,而雍村系该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73户,总人口1001人,全村劳动力612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为180人,贫困户21户(66人)、五保户7户(7人)、低保户18户(48人),残疾人32人,个体工商户7户,有农家乐10家,种植业大户12户,养殖业大户6户。该村平均海拔在600~900米之间,地形复杂,多为山坡,土地资源有8737.5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为1983.53亩。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6856元。

在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村落社区之中,教育也仍然被作为一种竞赛式的文化攀比。

笔者统计发现,种植业大户和养殖业大户家庭中的孩子,75%在县实验小学或者实验中学就读。这两所学校是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学校,属于公办民助类,在全县独立招生,中学每年收取6000~8000元,小学每年收取6000元。此外,10%在芥县的上级市蜀市的学校入读,10%在附近另外一个教学质量更好的乡镇单办的小学和初中就读,仅5%就读于本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而个体工商户家庭的小孩就读县城两所实验学校的比例则降低为30%,另外50%入读邻镇的单办小学和初中,仅20%的比例入读本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贫困户等村落底层的家庭子女全部就读于本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笔者对该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研发现,该校有8个教学班共174名学生,因各种困难获县教育局资助中心资助的学生达141人,占81%以上。分析他们获得资助的原因,60%以上是因为离异,10%是因为孤儿,而家庭结构完整状态下的纯粹贫困却并不多。

可见,村落社会中因家庭不同结构差异而导致的教育选择能力,存在一个明显的等级序列。尽管村落中消费意识形态在不断兴起,且逐渐演变为剧烈的教育攀比,但这总体局限于农村的中上层群体,特别是上层群体的界限之内。

而社会底层则与这种教育消费的自由选择无关,他们只能就近入学,将子女送入教学质量和硬件条件都相对较差的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他们从内心也希望让子女能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却无力支撑这种愿望,每学期还要从县教育局领取小学500元、初中625元的生活补助。

有出息的村里人要舍得送孩子去好学校读书

尽管雍村以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为代表的中上层群体具有一定的择校能力,但其用于教育的消费性支出仍然占据了其收入结构中的70%以上,这种选择导致的教育致贫现象,在雍村的外出务工人口中显得格外突出。笔者对雍村外出务工村民的访谈中,顾强和张泽军两位外出务工村民的情况具有较普遍的代表性。

44岁的顾强只有初中学历,是雍村最早的一批外出务工者。1992年,他从雍村到县城拜师学习汽车修理,到如今在县工业大道租了两间稍宽一点的门面房,从事汽车修理工作,顾强属于雍村农业户籍意义上的社会中上层,年总收入约4万元。

顾强有两个儿子,妻子无业。18岁的大儿子顾伟,在县实验中学读完初中,3年学费9000元。2010年顾伟考入该县两所普通高中之一——蜀镇中学,这是一所以艺术和体育为高考(精品课)特色的农村高级完全中学,地处乡镇,90%以上是农村户口学生。2013年,顾伟考上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对学校不满意的他,选择到位于县城的重点高中——芥县高中复读,一年学费4000元,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机电专业。

4岁的小儿子顾叶,已经在一所私立幼儿园入读2年,但顾强嫌该园教育质量不佳、没有进行英语(精品课)教学,打算在新学期转到该县另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每年要交1700元的学费,此外还要多交1000元的择园费。

顾强告诉笔者,他被认为是从雍村里走出来的几个为数不多的有出息的人,选择送孩子去那些在其他村民看来收费甚高的学校就读,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校教学质量确实高——城里人挤破了头也想进入这些学校,自己虽然是农村人,但也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作为“有出息”的村里人,村里的熟人都看着,说你在城里挣了这么多年钱,怎么还舍不得像城里人一样送孩子去读好学校呢?

顾强说,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家里这几年过得特别辛苦,有时也是硬着头皮去“绷面子”。但这样的苦日子最多也就再坚持5年,大儿子如果本科毕业就能去从事机器研发工作了。

36岁的张泽军是雍村相对较晚的一批外出务工者之一。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在乌鲁木齐从事建筑工作2年了,妻子在家务农,家庭年纯收入约为2.4万元。

张泽军告诉笔者:“几年前,村里的学校被撤,准备并到乡里的学校,乡里和学校来做工作:撤并了好!并到乡里的学校,质量就跟城里一样了,娃娃以后就能考上大学有出息,不像我们一样种地了。当时我是很支持的。”

2011年张泽军到外边打工,这才知道: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这么大,简直是天上地下。平时与工友聊天,大家都说只要有条件就把娃娃送到城里去读书。

老家的县教育局规定只要能够证明在本地有合法收入与固定住所(包括租房等),即可申请就近入学。在与妻子商量后,张泽军让妻子带着孩子到县城租房,同时妻子到县城里一个本村亲戚开的一家小饭馆里做洗碗工。利用这种租房合同和用工合同,再加上一些社会关系,2012年,13岁的儿子张阳进入全县排名第三的公办学校——仙镇初中学习。

张泽军直言:“那些村民家里娃娃成绩好的,都要把娃娃送到城里去读书。我们家娃娃成绩不好,更要送到城里去读书。只有这样,周围人觉得你才算混的好,否则人家要笑话。”

张泽军也承认,县城里各方面开支都很大,确实过得很辛苦,但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与出息相关的选择性教育致贫是合理消费

笔者调研发现,在雍村从事农家乐经营的村民家庭,事实上年纯收入会达到3万元左右,但他们并没有被村民公认为是有出息的。

笔者采取随机原则对雍村132位村民关于“怎么才会被认为出息”的问卷调研中发现,能赚钱确实是有出息认同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是充分条件。比如雍村的张亮夫妇,两人从事农家乐经营,并进行柑橘种植,年纯收入在2.9万元左右,但村民并不认为他们有出息。

笔者在追问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村民提到张亮夫妇赚这么多钱,却只让孩子在乡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就读,他们认为相对于张亮夫妇的收入来讲,这是一件没有出息的事情。但对那些家庭收入水平较低,而把孩子送到隔壁乡镇就读的村民,反而被大家公认是有出息的人。那些收入并不高却能够把子女供养到大学毕业的村民,更是被作为有出息的人,而在雍村中口耳相传。

尽管在物质收入上处于短缺,但这种村落中以“有出息”为显相的“面子”,却是谁也不能不顾及的村落舆论。家长按照送子女入读学校的等级层次,也被私下划分为一个与出息与否相关的高低等级序列,尽管这种分化相对于村民自身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长期处于被统计无视的隐匿层面,但它确实构成了村民们相互标签化的一个日渐趋盛行的分类标准,以至于选择性的教育致贫,被认为是一件与出息相关而无论怎样都合理的消费。

相比于城市里通过服饰、名车、住所等符号因素而标签形塑的最小差异化身份区隔,在农村里通过对子女教育的不同消费选择,更容易形成一个在认同度方面高低差异明显的区隔性身份序列。

底层教育选择被进一步撕裂

这样的情况在笔者对该县蜀镇中学的调研中得到了证实。

蜀镇中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全县排名第二,仅次于县实验中学,却仍然留不住学生,一部分学生去了县实验中学。但让蜀镇中学的校领导和老师们更为不安的困惑是:城关镇另一所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不如蜀镇中学,中考的升学率也不比蜀镇中学高,为什么还有更大一部分生源去了那里呢?

最后蜀镇中学的校领导和老师们一致认为: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学校地处乡镇,而城关镇中学距离县城仅有15里,所以很多家长才会选择把子女送到城关镇中学去就读。另外,最近几年,县里宣传比较多的“城乡统筹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等概念,对我们这种地处乡镇的学校非常不利,它们夸大和渲染了城乡的差距,武断地确证了农村学校不如城里学校,很多家长也就此断定乡镇里的学校不可能比县城的学校好。尽管数据显示,每年我们排名全县第二,但还是有很多家长觉得我们在说假话。

另一方面,乡镇的家长觉得义务教育阶段都免费了,认为不给钱就入读的学校肯定不好,所以挤破了头也要到县里上实验中学,即使去不了实验中学,也要想办法把子女送到县城里的其他学校。这些学校虽然说是就近入学不收取费用,但面对这么多从其他乡镇涌入的学生,他们很难真正免费,但很多家长反而觉得只有收费的学校质量才好,于是进一步催生了家长找关系去县城择校。

家长们现在相互攀比,觉得蜀镇中学90%以上都是农村来的学生,就片面认为习惯不好,镇上的很多家长就送子女去县里读了,农村里的家长看到镇上的家长都送孩子到县里读书,就认为镇上的家长肯定比他们更清楚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纷纷也攀比着进县城。如此一来,孩子进县城读书的家庭重心就越来越下移到农村,以至于蜀镇中学现在近95%都是农村学生,而其中又差不多60%是贫困学生,生源水平也越来越差,而县城的学校则有更多的机会择优。很多没上县城的学生才留到蜀镇中学“就近入学”,蜀镇中学老师很不容易才能获得全县第二的教学水平和升学质量,可越来越多的老师却觉得没有成就感,因为生源水平每况愈下。

虽然教育的选择性致贫现象日益严重,但真正的农村底层却只能被动接受以“就近入学”的形式被决定了的教育资源。事实上,越是处于偏远贫困的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就愈加显得贫瘠,类似于蜀镇中学这样的虽然地处乡村但教学质量还不错的学校确实如凤毛麟角。

从雍村的情况来看,相对于底层的无力选择,教育所形成的选择性贫困被认为是很幸福和有出息的事情。但无论是真正的农村底层,还是具有一定选择性消费能力的农村中上层,在无力选择或选择性致贫的消费性因素作用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断裂难以避免地致使农村社会底层心态不断蔓延。

(文中人名、县及县以下地名均为化名。感谢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田野工作中所提供的帮助,感谢东北师大教授邬志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刘怡然与作者的多次讨论)

(李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人才 广医溯源服务队心怀感恩返乡开展“三下...
      7月18日,广东医学院溯源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风雨兼程,踏着坚定的步伐,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到了塘缀镇东岸村东岸小学开始了为期六天的三下乡活动。 在义教的四天里,志愿者们教小朋友们写字帖,唱歌,做手工,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以及玩各种趣味游戏,在此期间还举办了一场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举办过程中,小朋友们聚精会...
    • 人才 踏迹美丽栖霞 寻访苹果之乡
      栖霞市隶属于烟台市辖区,位于山东省东部,以富产苹果而闻名,并享有苹果之都的美誉。虽该市以苹果闻名,但不仅限于发展苹果,其其他产业也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中旅游业、生态农业、新能源产业尤为突出。为了调查这些产业的发展现状,7月26日,山东师范大学栖霞情中国梦社会实践队来到了美丽栖霞,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
    • 人才 明天你们还来吗?
      七个帐篷全部搭好了,为什么桌椅还没来?是澄华小学的门还没开吗?我打电话问一下吧!此次人民广场站负责人正紧张地跟身边的队员们说,话音刚落不久,义诊组的一位队员便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马路的远方一辆载满桌椅的车正缓缓驶来。 2015年8月1号,广东医学院澄帆服务队再次启程,踏上义诊之路的第五个站汕头市澄海...
    • 人才 建军节为消防员“消酷暑”
      8月1日建军节,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者暑假社会实践队来到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消防大队进行参观学习,并向消防官兵献上节日的祝福。 首先消防官兵给实践队的队员们进行了消防装备的讲解和火灾预防常识的普及。队员们穿戴灭火消防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登上消防车,安全操作无齿锯等。随后,社会实践的队员们...
    • 人才 中国计量学院学子积极践行纪念反法西斯...
      7月10日至7月20日,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爱国红色寻踪小分队一行5人赴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对莲花的红色革命历史开展了为期10天的名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爱国红色寻踪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是从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提炼出爱国主义的重要性,采用参观各类红色景区,做调查问卷和采访三者...
    • 人才 中石大:网购虽火爆,购买需冷静
      近日,2015年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论坛在京召开,并发布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根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为6.49亿,近八成网民曾遭遇网络侵权。作为网民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又有哪些表现呢?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博雅实践队以大学生网购为切入点,从7月...
    • 人才 追溯红色历史 体悟蚂蚁精神
      暨抗日战争胜利第70周年,感受红色精神,培养爱国情操,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赴蚂蚁岛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 参观三八海塘感受蚂蚁精神 7月17日,实践队在当地人民的陪同下参观三八海塘。1300多米的三八海塘线凝结了早年妇女们不畏艰苦的巾帼豪气。踏上海塘线,回望蚂蚁岛,队员们对蚂蚁岛妇...
    • 人才 厦大师生柘荣调研助力海西药城腾飞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坐落于闽东北山区,是闻名海内外的海西药城,是福建省十二五首批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生物医药产业为县支柱产业,涌现出广生堂药业、力捷迅药业、天人药业等多家全国知名企业。这个常住人口只有10.3万的福建最小县城,森林覆盖率达到68%,除因海西药城闻名外,还有着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
    • 人才 常理工:“新能源与环保”双轮驱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常熟市泰安社区,通过多种形式调查了解了居民对新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志愿者们邀请过往居民填写调查问卷,并发放环境保护宣传手册。调查过程中,由于泰安社区老年人居多,...
    • 人才 中国计量学院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反哺关爱...
      投身社会反哺关爱留守儿童 记外语学院缙云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2015年7月13日下午6时,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缙云支教小分队顺利抵达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地溶江乡中心小学。次日,为期十五日的支教活动正式开始。 7月14日上午8;30报名工作正式开始,我组支教小分队受到当地村民的强力支持,从...
    • 高教 调查显示:不恋“北上广深” 大学生就...
      越来越多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北上广深还是就业季里的热门选择,但也有数据进一步证实,这几个超大型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在90后已成为毕业生主体的当下,他们选择就业和创业的城市时,所持的态度和标准逐渐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除了工作还要生活 今年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毕业的李思,4月接到北...
    • 人才 愿你始终坚强 与爱同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团来到四川省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张家院子幼儿园,和那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展了以理工学霸伴你成长,暖心工程助力飞翔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志愿者一对一服务,我和一个叫余洪刚的小朋友一组。他是一个很害羞的小男...
    • 人才 广东医学院支教队走进大山 为梦播种
      我的梦想是要当一名老师,希望教给大家力量!广东医学院寻梦者服务队走进瑶乡的寻梦之旅正式开始,八岁的瑶族小男孩在特色活动梦想秀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围在广医学子旁的瑶族孩子们 热身小游戏,亲近孩子,亲近你我 7月22日,这是寻梦者们开展活动的第一天。上午九点,广西贺州富川县富阳镇大田寨村出现一群身着蓝...
    • 人才 “微媒体威宣传”调研团实践活动基本结...
      截止到7月31日,山东大学(威海)微媒体威宣传刘公岛专项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实践时间从7月20日持续至7月31日,为期两周。调研团由队长吴映及队员卢星宇、郑涵予、张佳音、袁文强、叶瑜琦、冉双颜、陈楠共8名成员组成。7月21日,7支刘公岛专项调研团队与刘公岛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负责人杨强先生召开...
    • 人才 蒲城县共青团委副书记慰问长安大学暑期...
      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这次蒲城县共青团委苏拓副书记对长安大学赴渭南市汉村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的深切寄语。苏书记对实践队队员和孩子们深切寄语 响应党的号召,奉献社会和他人。7月27日上午,蒲城县团委副书记苏拓一行赴椿林乡汉村看望正在汉村开展暑期...
    • 人才 你们的笑脸让我们笃定前行
      7月的湛江,正直酷暑天气,各高校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有一支队伍,在湛江的各处来回奔走,辛勤地播散急救的种子,让急救知识在所到之处生根发芽。他们得到了市民们的点赞,也收获了一张张相迎的笑脸。化为动力,让他们在志愿服务路上笃定前行。他们,就是来自广东医学院的急救志愿服务队。 早上7点...
    • 人才 暖春支教者:他们的眼神令我难忘
      作为晋中学院红十字暖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我们来南沟小学支教已经十四天了。他们是农民工子女,追随父母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经历。 即使他们没有那么优越的环境,但是通过这些天的相处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不屈的气息,他们在朝自己的方向奔跑,不曾屈服。可能他们没有大部分同龄孩子得到的...
    • 人才 潍坊学院“七色花”志愿者爱心支教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潍坊学院美术学院七色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以放飞新希望,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7月25日-7月29日,七色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来到了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开展以放飞新希望,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面...
    • 人才 湘潭大学“三下乡” :守望农村蓝天
      湘潭大学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践行八字真经,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2015年7月18日下午三点,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在湘潭大学毛泽东铜像广场举行了2015年暑期三下乡启动仪式,仪式上团委书记寄望讲话,团队代表宣誓发言,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热情风采。化工学院守望蓝天以践行环保中国梦,守护乡村生态蓝为...
    • 人才 华中农大“小火苗”——放学路上
      盛夏的雨来得焦急,来得猛烈,来得变换无常。时而蒙蒙细雨,时而瓢泼,时而倾盆。曾经觉得诗意和气势磅礴的场景如今却变得异常心酸和无可奈何孩子们原本漫长崎岖的学习之路又增加了不少泥泞。下午三点,学生们放学了,队员们分两路把瓦厂小学来参加支教活动的孩子们送回家。小火苗支教团的六位老师也包括我去往茨竹坝村同一...
    • 人才 地大政研会“红烛”实践团深入内蒙古宁...
      7月22日至3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政研会红烛实践团团长刘志鹏带队深入内蒙古宁城县基层,开展调研、支教、普及保险知识等系列活动。红烛实践团是团中央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重点团队,旨在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提升社会对青少年安全教育问题的关注,普及保...
    • 人才 每一个留守的儿童都是星星的孩子
      犹太谚语中有句话:因为上帝并不总是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可是如果连母亲都不能与孩子为伴,孩子们的心该是何等的孤寂与忧伤? 临沂,崮崖,这里的千重岭万座山,遮住了太多的目光,挡住了太多人的脚步,拦住了太多太多想要飞翔的梦想,还将许许多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生生隔在山的两旁,久久凝望。在大山里,每一个...
    • 人才 兰州大学“走进油城”社会实践团赴黑龙...
      2015年7月20日,兰州大学走进油城社会实践团一行11人抵达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始了为期28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油城社会实践团全名兰州大学赴黑龙江大庆考察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沿革及未来走向暑期社会实践团,作为兰州大学201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中的一支队伍,对大庆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城市...
    • 高教 大学生实习赚到了什么经验?只要实习就...
      据报道,近期某社交软件在其社交平台上针对大学生的暑期实习情况所做的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实习生月收入低于2000元,扣除生活、交通等费用,并不能赚到什么钱,但近70%的同学表示,暑期工是赔钱赚经验,对于以后成长的意义大到无法估算。 笔者没有看到该调查的具体问卷和数据,不知这一调查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程度...
    • 人才 广西大学学生暑期调研团走进广西金花茶...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对我我国沿海港口企业的影响,了解沿海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经验。7月29日,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防城港市的广西桂人堂金花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企业人才需求研究的调研。 活动开展期间,在公...
    • 人才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为提高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工作经验,7月31日下午,山东理工大学就无止境,业以为本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恒祥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在经历一天的认识实习和理论学习之后,实践团队人员看到工作人员一直在认真的工作着,也跃跃欲试,打算亲自实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于是他们从最基本的工作铺砖做起,一手拿着处理地...
    • 人才 用感恩之翅为蓝色星星的孩子护航
      7月22日,是广东医学院微尘心公益团队于吴川白蓁小学义教的第5天。自闭症,在现在来说,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微尘心特把焦点聚集在这群特殊群体上,以蓝色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为载体,让孩子们扮演自闭症儿童角色,开展携手感恩你我,关爱自闭儿童感恩课堂,呼吁更多人关爱自闭症儿童。配图1:感恩课堂。 很多...
    • 人才 蚂蚁之行 志愿至性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 热情服务海岛,赤诚共建小康 赴蚂蚁岛实践团结束了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先后展开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 一、织补渔网,蚂蚁小康 7月19日,东科赴蚂蚁岛实践团前往三八海塘线向当地渔民学习如何编制渔网,并对蚂蚁岛经济主要来源产业进行探访。蚂蚁岛受地域限制,当...
    • 人才 重理工大学生“三下乡”实地感受村民幸...
      近日,重庆理工大学商贸信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30名志愿者深入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马林新村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感受马林村村民村民梦的实现。 村民受益三严三实,山泉水的内涵变了志愿者看到马林新村时惊讶不已,因为这和他们之前查到的资料差别太大了,马林村在2011年还是市级贫困村,虽然2012年黔...
    • 人才 常回家看看
      找点儿时间,找点儿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当地广播放着歌曲《常回家看看》。 7月29日,四川省武胜县飞龙镇迎来了一个月一次的赶集日,同样也迎来了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三下乡的学生们,也因为这一群学生的到来,给飞龙镇带来了不一样的热闹。 这天,重庆理工大学的学生在飞龙镇开展了有关乡村治理与投资理财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