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严查由南都记者卧底引爆的“南昌替考事件”背景下,北京建迅网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以下简称“建迅”),以“政策变化、查得紧、找不到枪手”为由,取消和考生签署的宣称“无须本人参加任何学习、考试,学历证直取”的“替考合约”。40岁的江西学员最后拿回小部分退款。他报警后,建迅方面态度嚣张,承认考试是通过枪手替考,并称“随便你怎么告”。
质疑
是否查处太过温柔
当听到“随便你怎么告”的嚣张,就不难发现,替考公司更多是在避风头,其嚣张跋扈的底气没改,其打通背后的关系网也没有受到牵连,换句话说,当这阵风过去后,替考公司很可能会重新开张营业,继续演绎着自己的通天本事。由此也就让人质疑,相关部门对替考案的查处是不是温柔一刀?不然,替考公司的这番嚣张的底气何来?一者,从大背景看,不久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新增了“替考罪”的规定,并明确了考试范围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但法律文本的严格,却并不代表执行有力度。二者,就当事公司来说,这家建迅公司在过去几年曾经遭到过多次举报,按这所学校注册规定,其只能进行建造师、物业师等培训业务,没有在教育部门办证与备案,是不能接受成人高考教育报名与培训的。而多年来,其不仅没有被查处,建迅在全国范围内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120多个分校,可见势力有多大。
刘义杰
评判
未必是虚张声势
“替考公司”,显然是有违法的嫌疑,然而,面对被曝光,态度竟然十分嚣张,不但承认考试是通过枪手替考,更声称“随便你怎么告”。这种有恃无恐,不管从法律层面,还是从情理而言,都该看作是色厉内荏的表现,但在我看来,这未必就是虚张声势。
“替考公司”的“业绩”做得很大,建迅官网指出,建迅在全国范围内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多个分校。官网报道还称,建迅教育自2009年创立以来,多次获得行业大奖。如此规模,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和“实力”。恐怕也很难成为“替考公司”中的“老大”级别。替考生意“利润”丰厚。据透露,自考大专文凭1.3万元,本科文凭1.6万元,远程教育的大专文凭是1万元,本科文凭1.2万元,不需要本人参加考试,建迅方面便可搞定。收益多生意好,赚的钱就多,资金就雄厚,钱多了,恐怕就嚣张到“随便告”。
王军荣
建议
教育执法全方位
建讯网天科技为何这样牛?归根结底就在于他们所做的事情根本是违法之事,他们与相关人员所签订的合同根本没有法律效力,出现这事即便是对簿公堂又如何,法律没有相关条文保护违法合同的责任,最后依旧是相关人员自己承受非法签订合同之责任,只能接受受损失的事实,不守法的结果只能是自吞苦果。
既然执法部门在这一事件中很难有作为,但是这样的事件也不能一直上演下去,毕竟这一社会现象也应该是一种违法行为,是社会上严重的失诚行为,不能因为法律法规存在着漏洞执法部门就放纵之,即使是执法部门不能用相关的制度对这种社会失诚行为进行治疾,但是网信办等部门应该有作为,这毕竟是网络上的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对这种行为黑名单应该发力,对其营业行为应该叫停,并且按照相关的条款,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严肃惩罚,也许只有这样,这通过网络而进行的诈骗行为才能够得到治理。
苗凤军
延伸
揭露不能总靠记者
今年高考,因为有了记者卧底,替考组织被揭露了,由金钱串在一起的家长、组织者、枪手、监考者被曝光,令国人震惊。而就在“南昌替考事件”刚刚尘埃落定之时,记者又曝猛料—揭露了在自考、网教中的替考等作弊乱象,同样令国人震惊。为此,笔者在为记者的敬业精神感动的同时,又不得不产生疑问:为什么揭露考试替考等作弊乱象的总是记者?不可否认,之所以出现和发生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现象,或者说,之所以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与少数人投机取巧、唯利是图、铤而走险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而监管缺失,或监管形同虚设,或打击不严,才是替考等作弊事件层出不穷的祸根。
仅靠记者曝光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问题,或仅对已曝光的高考、自考替考等作弊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不严格相关的考试制度,尤其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失职甚至渎职行为不追究责任,就不可能彻底杜绝高考、自考中的替考等作弊现象。
姚明胜
三 言 两 语
学历这么大的事儿,花钱就可以解决,唯有一声叹息。
—张君群
太明目张胆了。
—王卫东
这样的公开违法行为,怎么还要靠媒体暗访?
—邹迅
教育有病,得全方位诊疗。
—韩彤
没有法律的介入,仅凭借教育部门自身的行业治理,不会有效果的。—马阳红
各种严格的高考、自考监管制度,为什么会形同虚设?—魏一诺
以此为契机,对各项考试的监管都重视起来。
—阳东华
只有社会风气正,百姓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谢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