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中国古代城市与城防建筑
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概况
(一)中国古代城市概述
1.《吴越春秋》中有中国古代城市最早的表述,书中的夏鲧(gǔn)被视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创立者。
2.中国是最早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的国家,早在周代就按礼制建城。
战国的《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都城布局特点:方形,以宫室为中心;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3.公元8世纪日本的平城京(今日奈良)和平安京(今日京都)按盛唐长安城的规模与布局建造的。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2.类型
(1)古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商代都城——安阳;战国时鲁国都城——曲阜,赵国都城——邯郸,北魏都城——大同。
(2)历史古城:平遥
(3)近代革命城市:广州、上海、武汉、南昌、重庆、遵义、延安。
国务院自1982年起开始公布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3年7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已将122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
二、掌握我国现存古城墙概况以及长城、明长城著名城段的概况
(一)城防设施:城的外围有护城河,河上有吊桥。城墙有瓮城、月城、城楼、角楼、敌楼、垛口、马面、女儿墙等设施。
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开封、洛阳、杭州、北京、南京。
(二)著名的城墙和古城
1.明南京城墙
(1)建筑时间:元至正二十六年至明洪武十九年
(2)特点:①城垣长:33公里(不仅是全国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
②城垣坚固:条石砌基,巨砖砌成,以糯米拌石灰灌浆作黏合剂,城门筑堡垒瓮城。
③原城门13座,现存4座(聚宝、石城、神策、清凉门)
(3)地位:聚宝门(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堡垒瓮城。
2.西安城墙
(1)建筑时间:公元1370——1378年
(2)特点:用黄土分层夯筑,有四座城门,每座门均外设箭楼,内设城楼,两楼之间为瓮城。建有马道六处、敌台、宽20米和深10余米的外围护城河。
(3)地位: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保存最完整的城墙
3.平遥古城
(1)建筑时间: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2)特点:①青砖砌筑,内墙为土筑
②设六座门,南北各一座,东西各两座且瓮城设在外
③每隔50米设城台一座。
(3)地位:①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初县治砖城
②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均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
③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丽江古城
(1)建筑时间:始建于南宋
(2)特点:①未受中原礼制影响,没有城墙,道路网不规则。
②纳西族建筑文化。
③水乡特色“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主要水源是黑龙潭。
(3)地位:是融合纳西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一)概述(修筑历史)
1.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大约始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
2. 三次修筑高潮:
(1)秦朝(把秦、赵、燕长城连接而成)
①东西起止: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
②作用: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2)汉朝
①东西起止:东起辽东,西迄莆昌海(今罗布泊),全长一万多公里,规模最大。
②作用:抵御匈奴南侵,保护丝绸之路。
(3)明朝
①东西起止: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7000多公里。
②作用: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
(二)明长城的著名城段
1.八达岭
(1)位置:古称北口,又叫居庸北口,位于北京市延庆县。
(2)美誉: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北门锁钥”之说。
(3)重要性:是北京通往塞外高原的唯一通道,处于关沟内数道关隘中最重要的一个,其恢宏壮观的景象居各段长城中之首。
2.山海关
(1)位置: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
(2)美誉:“天下第一关”
(3)重要性: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是锁住华北与东北交通咽喉要冲
3.嘉峪关
(1)位置: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南
(2)美誉:“天下第一雄关”
(3)重要性:是扼住河西走廊通道的重要关隘。
4.司马台长城
(1)位置:位于北京密云县东北,与河北金山岭长城相邻。
(2)美誉: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指出:“长城是中国建筑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
(3)特点:构思精巧,设计奇特,结构新颖,形态各异,集长城所有特点于一处,并于惊、险、奇而著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