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科研一甲子,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 重大贡献;他,言传身教无保留,为高校提高教学与科研 的软硬件水平操劳;他,严谨治学心平和,为青年人树立 良好的学习楷模。
他,是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和学 科带头人,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的优秀科学家,是上海 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邦新。
提出采访请求并得到很快回复后,记者依约来到上 海大学延长校区的材料研究所。眼前的周院士慈祥和 蔼、耐心谦逊,一点看不出已有八十高龄。在近一个小时 的采访中,对于记者提出的涉及核专业的问题,他会本 着严谨准确的科学精神,不厌其烦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解释,使艰涩的理论不那么难理解。谈到耕耘多年的核 材料领域,他不满足于已有成果而更关注存在的问题, 希望在未来有所改进;面对各种赞誉和表彰,他则反复 强调荣誉并非属于个人,应该多报道和鼓励有为的中青 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敢想敢干,力促核元件小批量生产顺利
完成回忆如何走上科研道路,周院士很坦率,“就是服从分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发展重 工业。刚踏入大学的有志青年们踊跃报考炼钢炼铁专业,周院士也不例外,“但填这个(炼钢炼铁)志愿的人太多了,(学校)动员大家改填别的,我就选了金相热处理。 这个专业研究金属显微组织,研究组织和结构变化与性能的关系,同样是国家急需的,我也很喜欢。”
经过四年踏实的学习后,周院士于1956 年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金属研究所、核工业部第一研究设计院工作,组建了当时国内唯一以核燃料与材料研究为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多次主持和参 加全国高难度学科项目的攻关工作,成为了新中国自己培养出的优秀科学家。其中,由他主持的国内首次低富 集度铀“ U3 Si 2 — Al 弥散板型燃料元件”的研制和小批量生产,尤其令他记忆犹新。
由于特殊性和对安全极其严苛的要求,核燃料元件 的研究和开发,往往需要科研人员进行长时间的研究与 无数次试验。要投入小批量生产,则更需要研发单位不惧风险,自信地跨出这一大步。
“能做到这些,一是我们的科研人员敢想敢干、敢于承担风险,二是严格把关、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没有大家的努力与自信,小批量生产不可能顺利完成。”周院士总结道。 (下转第四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