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上海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校法政(哲学)学院方广锠教授被评为2010—2014年度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从市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奖牌。
方广锠以勇于担当的气概,矢志不移的精神,沉潜笃实的治学态度,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致力于敦煌遗书的整理与研究,为我国在国际敦煌学研究领域赢得了荣誉。他用心培养博硕研究生,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和为人品格的教育,目前已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好专业基础的团队。2013年1月,方广锠教授获“2012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2014年5月,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方广锠教授出生在上海,后随支内的父母去了新疆。“文革”时期,方广锠当上了农民,后来调入当地的一所师范学校教语文。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没有上过一天大学的方广锠,直接考取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南亚系的硕士生。从1984年起,他坐上敦煌学研究冷板凳,一坐就是30余年。2004年5月,方广锠被我校从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聘来做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了心无旁骛埋头学术,年过花甲的他不用手机,每年辟出固定时间到上海来工作,大部分时间呆在北京的寓所里,成天泡在敦煌研究的浩瀚史料中。他说,这是“为了避免一切外部干扰,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状态中去。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决不能让它白白地浪费掉。我想,我们都应该以这样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一切。”
2012年1月7日,我校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敦煌遗书整理成果展示会”,由方广锠教授等人主编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前10册出版,全书将共约出版100至120册。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敦煌遗书散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工作非常艰难。从1991年到2009年间,方广锠教授曾7次赴大英图书馆做学术收集工作,得到了包括FrancesWood(吴芳思)博士在内的多位英国学者的大力支持,并将阶段性成果《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号—斯8400号)》赠送给了该馆。但在工作中,大英图书馆的“国际敦煌项目(IDP)”人员却对方教授设置了种种困难,并无礼地要求方教授签下“授权书”,同意将他花了近20年心血的编目成果电子文本交给英方。
对此,方广锠曾致抗议信给大英图书馆馆长。在信中,他义正词严地说:“馆长阁下,你想必清楚,贵馆所藏敦煌遗书是当年斯坦因在中国积贫积弱、有关人员愚昧无知的情况下,用极其不光彩的欺骗手段搞到的。此事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与权益。作为一个敦煌研究者,我主张在历史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开放所有的敦煌遗书,采取合作的态度,供给全世界的研究人员使用。作为中国学者,我可以与世界任何一个平等待我的国家、单位、个人合作,但绝对不会答应企图强加给我的蛮横霸道的所谓‘授权书’。”
方广锠教授的敦煌学研究成果向世人公布后,引起了媒体的强烈关注,《新闻晚报》、《解放日报》先后报道了我校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共同编纂,方广锠、FrancesWood(吴芳思)主编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出版问世。
《新民晚报》于2012月11日刊发整版报道“历经浩劫,敦煌遗书的精华仍在中华”,该篇报道同时被中国新闻网全文转发。12日,《新民晚报》评论员又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题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评论文章,高度赞扬方广锠教授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的治学精神,评价他“令人尊敬,也令人羡慕。因为上海师范大学允许他长年呆在北京寓所里,泡在浩瀚史料中。坐冷板凳,在内,要有定力;在外,要有环境。”《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方广锠教授,撰写了“全世界敦煌遗书主体部分即将完全公诸于世”报道,发表在2月14日的报纸头版头条位置。《文汇报》也于2月13日刊发了方广锠教授撰写的近6000字的文章,介绍了敦煌遗书的整理出版历程。中宣部内参对《新民晚报》的报道和评论予以高度评价并专门批示。
方广锠教授心无旁骛、潜心研究敦煌学,在寓所中埋首20余年,终以“敦煌遗书”前10册的整理出版而震惊世人,让“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这句刺痛几代中华学人之心的话渐成历史。他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治学精神,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崇高风范,体现了教师以行垂范的庄严师道和求真务实、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同时,方广锠教授在研究过程中对外方的无理要求严词拒绝,展示了一名中国学者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