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西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民族高素质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族院校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是西北民大校长赵德安教授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该校65周年校庆前夕,赵德安接受了记者采访。
独特的、多元的民族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接受多元文化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赵德安说:“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能适应民族地区工作,具有国际视野,一直是西北民大培养人才的标准,而突出实践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则是西北民大近年来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西北民大多年来在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对一个地处西北的高校而言,缺乏稳定、多样的技能提升平台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赵德安认为:“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生路线,自下而上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内在热情。”为此,学校不仅在国内10多个省市建立了数百个实习基地,每年组织近2000人次到各类实习基地锻炼,还建设成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使得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心成立以来,参与活动的学生达20000多人次,成功举办或参加校内外各类学科竞赛50余项,其中获国际竞赛奖项20余项,获国家级各类奖项700余项,省部级各类奖项900余项。
为了培养适应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的多语种人才,西北民大在汉语言、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和维吾尔语言文学等传统专业中不断改革,积极拓展藏汉双语、蒙汉双语、维汉双语等多语种教学领域。同时还在应用数学、物理学、工商管理等专业开展了藏汉双语教学,为各民族培养了不少民汉语言兼通的高水平人才。
近年来,西北民大将外专引智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中心和重点工作相结合,积极申报外专项目,不断完善项目结构、提升引智水平,努力扩大引智成效。2013年以来,已获批高端及重点引智项目160项,获得经费1463万元,仅2014年,学校就执行外专引智项目88项,聘请长短期国(境)外专家126名,举办了近400场(次)学术报告会、研修培训班及研讨会,为历年之最;学校的外专引智工作连续5年获得甘肃省政府的表彰,并得到了国家外国专家局的充分肯定,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我们的学生毕业,很多都要回老家去。”赵德安说,“他们所在的这些民族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我们培养出有扎实知识体系、有包容自信品质和有长远发展视野的人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