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2008年开始试点招收免费师范生,几年来不断在实践中优化培养方案。日前,记者从教务处获悉,2015年起,我校进一步深化卓越教师培养,通过优化生源选拔、建立新的培养机制,开展教师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开展见实习规范化培训等一系列新的建设举措,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以适应上海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
2015年起,改革卓越教师选拔环节,通过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上海生源学生进入“世承班”学习。
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强与政府、中小学合作,共同制定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建立“三位一体”培养新机制,邀请中小学名师、区县教研员共同参与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在实践实训评价体系建设中,建立中小学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规模化本硕一体培养机制。试点以班级为单位成建制培养本硕一体、面向上海高中学校的优质师资,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建立本科和硕士整体设计、贯通培养、分段考核的培养机制。
实施见实习规范化培训,加强教学技能、教育实践建设。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借鉴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在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做到职前完成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所有训练项目。同时,进一步优化我校目前教育见实习安排,贯穿本科培养全程,将见实习安排与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对接,有针对性地将见实习任务分解开展教育见实习活动。分专业、分学段修订见实习手册,完成见实习任务,设置相应学分。
开展教师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培养国际视野和能力,深入开展国际学习交流,包括公派出国实习、交换学生等,研究建立与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共同培养模式,开发教师教育课程,认定修读学分,加入国外知名教育机构实践实训培养环节,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国际交流学习的层次。
签订服务基础教育协议,培养契约精神。与通过选拔的学生签订到基础教育单位就业的承诺协议,保证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服务于上海基础教育。同时通过这一形式,加强学生成长为卓越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培养学生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需的契约精神。
建立“世承班”退出机制,保证培养质量。研究建立退出标准,对进入“世承班”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按学年进行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学生,退出“世承班”免费师范生培养,进入相同专业学习,不再享有免费师范生政策。
建立分类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在我校现行免费师范生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分学段的管理机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特点,将现行管理机制的优秀经验、做法推广到中学师范教育专业中去,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保障卓越教师培养质量。
在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校免费师范生“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已初步形成,所提出的将学生培养成“人文情怀、基础厚实、爱生善教、终身发展”的卓越教师目标已初步实现,“三高”(“高培养标准、高学历、高比例海外学习”)的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改革成果《塑造卓越教师———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目前,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许多创新举措已推广到全校师范生的培养工作中,借助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我校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