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迎来恢复建院30周年,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围绕“青年影响力”“国内高校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探讨。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国内高校的管理学科应坚持怎样的发展方向,记者近日专访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
记者:您觉得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学科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陆雄文:一流的管理学院和学科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首先要有一流的师资,做一流的研究。学术研究应具有原创性,要关注最新的学界和业界动态,要对新的问题保持足够的敏感。同时,一流的学院还应注重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商学院,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学方法,这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示范。世界一流管理学院和一流学科,还要积极鼓励创新,促进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的变革和跨学科研究,积极促进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不断创造新的研究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院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
记者:对比国外高水平管理学院,国内高校情况如何?
陆雄文:自1985年,部分院校率先恢复管理学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内管理学科有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教育方面,以MBA和EMBA教育为代表的学生培养,数量上有了显著增长,在质量上,许多国内高校的管理学院主动和国际一流高校合作,借鉴其理念和方法,引进先进的教育内容。一些教学项目在国际上已经排名靠前,达到了一定的国际先进性。一些管理学院通过了国际认证,同世界一流管理学院平等对话和交流,广泛合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管理学院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尽管很多院校已经在探索适合本国本地区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教学理念还相对保守,方法也较为传统。同国际先进模式相比,与时代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管理学科也仍以学习和引进消化欧美范式为主。有些领先的学院,通过借鉴国际方法,同本地研究问题相结合,在国际上发表文章,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总体上国际发表还处于起步阶段,论文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因此,总体来说,国内院校的管理学科刚刚度过婴儿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但远未达到先进的程度。
记者:当前社会治理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高校管理院系该如何更好地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
陆雄文:实践创新是管理学科发展的动力,学科的发展必须要促进实践的创新发展。因此,管理学院不仅要积极参与到政府发展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也要和公共管理学科合作,为政府变革,完善组织体制,促进激励机制的优化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结合复旦管理学院来看,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特征作为指导思想,即使命导向、国际化与质量优先。首先是使命导向。要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同时将目光投向全球,为世界贡献杰出的管理人才与思想;第二是国际化。要与国际一流院校合作,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吸引一流师资来参与教学和研究。要在学院形成国际化氛围,培育国际竞争力;第三是质量优先。复旦管院的目标是世界一流。我们在实现亚洲一流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分解,比如教学项目排名,国际论文发表要求,教师录用标准,学生录取的标准等。在发展中,我们宁愿牺牲招生规模,也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相信,一个文明、昌盛、强大的中国,一定需要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只要我们以此为担当,就有可能随着创建世界一流高校的步伐,尽快建成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