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报道,对于在韩国求学的中国学生,“考试院”一词或许并不陌生。
根据2013年一份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调查,在韩国排名前12所名牌大学中在读的7万余名中国留学生,首选住所为商住两用楼,占比达27%,月租房占比为24%。住在学校宿舍的中国留学生仅为13%,而处于学习语言阶段的中国留学生则大多选择居住在考试院。
顾名思义,考试院原本指的是提供给准备考试的人独居学习的地方,但如今的考试院内跟准备考试无关的人住的更多,的确是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地方,已经成了韩国闹市中一道特殊的风景。
考试院一词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用于考生应考准备及寄宿的房屋。在1978年前后,韩国各大院校按照政府指示搬出四大门后,由此在新林洞和露梁津一带等学校密集的地方便开始陆续出现所谓的考试院,从而形成一个“考试村”。
长达30多年来,考试院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俨然成为一个低廉的租房形式。至于为何延续“考试院”一名,有人推测称这两个字在韩国社会具有知性意味,这也成了他们用来遮羞的挡箭牌。
业主利润高是考试院越来越多的原因。不要保证金、只需交纳月租的条件很吸引人,况且考试院的地点大多交通便利,很容易就能招到新房客,因此收益好于单间旅馆和写字楼。
一家考试院的管理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里住的人当中有很多是名牌大学中的学生,也有不少下海创业失败或是失业、家庭破裂的人群。1997年韩国遭受金融危机时,大批举债苟且偷生的人也占一部分。”
经实地考察,考试院中“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个案居多,大部分人群原本家庭条件宽裕,只因创业失败、瞬间失业、或是就业市场严峻而步入蜗居之列。尤其是遭受过金融危机的40、50多岁人群,就业门槛的增高及急速缩水,加上韩国社会高学历化、老龄化现象的凸显,对他们来说,蜗居考试院或许是一辈子的事了。
根据首尔市政府去年1月发布的报告,截至2011年底,首尔地区考试院人口共统计有13.8805万,较2004年增长逾两倍。在居住人口中无业游民最多,占比达62.9%,临时工占16.2%。
近来,韩国考试院也成为青少年寄宿之地,并不断增多,大部分为就业失败的青年因经济困难不得不进入考试院生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韩国某知名大学毕业生,曾因为公务员考试失败而选择在某证券公司实习,很遗憾的是在转正时再次不幸被淘汰。怀才不遇的他住进一家考试院以打零工赚取生活费用。他向记者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失败经历的增多,就业机会也在逐渐减少,人生变得渺茫。”
据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发布的资料,韩国低收入阶层的脱贫率逐渐降低,从2006年的31.71%降至2012年的23.45%。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沦落成贫困层,想要东山再起十分艰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