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台泰签署高教评鉴备忘录 2013年04月23日 12时讯
泰国国家教育标準与品质评估局执行长查那隆(Channarong Pornrungroj)于本年4月8日与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执行长李隆盛在台北续签合作备忘录,未来台泰将透过评鉴人员互访与交换,共同培训评鉴委员以及交流和合作推动评鉴实务等方式,建立更紧密与实质的合作关係。
查那隆于签署典礼上表示,未来将与高教评鉴中心透过评鉴人员的互访与交换,彼此分享品质保证的资讯和经验,共同促进彼此之间的高等教育品质保证工作,提升大学的教育品质与水準。
高教评鉴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除了接受教育部委託办理国内大学系所评鉴与校务评鉴事务,更积极与国际评鉴组织交流,力求国内评鉴制度与国际高教评鉴制度接轨,目前已与全球七个国家、八大评鉴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包括欧洲的罗马尼亚,以及亚洲的日本、中国大陆、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与泰国等国,都与台湾的高教评鉴中心有实质交流与合作。
查那隆表示,泰国本身有两个评鉴组织,分别进行外部和内部评鉴,外部评鉴每5年1次,内部评鉴每年1次,彼此分工和合作。这次负责外部评鉴的国家教育标準和品质评估局与台湾合作,除了希望共同训练评鉴委员,也希望让评鉴指标更趋本土化,适合东方执行。
参考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台泰签署高教评鉴备忘录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