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美国学校视品格教育为提升学生成绩利器 2013年03月29日 12时讯
许多学校行政主管意识到一度被认为浪费每天宝贵上课时间的学生品格教育实际上可以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表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肯定品格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也目睹这类正面价值观念转化为学校风气之后学生表现的差异。
「良好的品格教育就是好的教育工具」在密苏里州立大学圣路易分校教授品格教育的马文·贝尔科维奇教授如是认为:「如果学童在学校觉得受重视、感到安心并相信老师是以学生的最佳利益为优先考量,他们当然会致力于学习,也少有分心。一旦学生们学习更有动力,当然学习表现也会更好。」
品格教育往往需要学校认同一些核心价值观并藉定期师生会议或融入课堂教学或两者兼备宣导与落实。支持者认为,品格教育基本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是生活中必须学习的。根据贝尔科维奇教授的观察,一般学校宣导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为:尊重、责任、爱心、公平和诚实。在小学可以看到许多相关的宣导活动,但到中学阶段为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做课业上学习,品格教育就受到排挤,不过专家们表示现在可以看到阻力已有减少的趋势。然而有些人挑战这个由公立学校而不是家庭来教导个人品格及价值观的概念,他们担心的是何种价值观将深植这些学生心中。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分担培育品格的工作,因为虽然许多人把品格教育归类为一个课程,实质的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所有层面,学生在与他人互动中学习落实品格教育的内容。
当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泉市罗素中学校长朱莉·威廉斯女士谈到该校所重视的「基石价值观」:尊重、责任、选择、知识和安全,她强调:「我们很难只把它视为一个课程,因为它真正融入我们学校所做的一切。我们没有特别插入一个时段来谈品格教育。我们在每一天、每一堂课里持续地加强,就像我们每天在家庭里做的是一样的。」自从八年前罗素中学实施品格教育后,学生行为偏差的事件数下降且考试成绩提高,这让学校绩效在国内大获好评。
品格教育的推动随着相关责任问题、校园霸凌及暴力事件的件数多寡而有起落,也有人认为这是蓄势待发的学校整体改革运动的前奏。美国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美国学校视品格教育为提升学生成绩利器 波士顿大学教育系助理教授,同时也是去年出版「品格指南针:指引学生走向成功的强大学校文化影响力」的作者科特‧席德指出对目前未成年人发送具性暗示短信、校园霸凌事件及希望学生完成进入大学準备等议题的关注是促使对品格教育兴趣不断增加的关键。在新镇校园屠杀事件之后,美国教育部正在考虑如何改善校园文化和投资更多的资源在品格教育上以提升学校生活品质,并减少无礼行为和因长期霸凌导致的严重暴力后果。一些支持者也认为现行的各州共同核心标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是品格教育的新卖点,因为该标準将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更勤奋。
(译者: 姚君佩)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美国学校视品格教育为提升学生成绩利器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