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大学院校缺乏服役及退休军人学生就学相关数据 2013年03月22日 12时讯
最新研究发现,向来很少有大学院校追蹤相关数据,以帮助学校针对服役以及退休的军人学生为对象,设计更有效益的校园服务。
接受这份调查的239所学校中,大部份皆表示没有彙整这类学生续读率以及毕业率的数据。将近四分之三的受访学校没有针对正在服役学生进行这类相关的调查,三分之二的受访学校没有针对退休军人学生进行蒐集资料。这份研究调查由NASPA,也就是高等教育学生事务行政主管(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以及一家为学生提供辅导服务的公司InsideTrack共同进行。
这份长达7页的研究结果指出,如未先蒐集数据资料就提供服役中或已退休军人学生校园服务,学校在规划政策及协助此类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时,都将遭遇困难。另外追蹤这类学生的状况,可让大学院校更明确了解有多少学生暂时性休学、辍学或毕业。
研究结果指出,许多学校已规划政策及方案协助正在服役及已退休的军人学生,不过缺乏数据资料,就无法帮助学校了解这些政策及方案是否有成效。仅有5%的受访学校表示自己学校所提的方案是有帮助的,并且可提供数据佐证。约三分之一的受访学校表示政策和方案似乎有成效,但没有数据。
这份研究并点出,近四分之三的受访学校有设置专门协助服役及退休军人学生的职员和资源,大多数受访学校都不清楚此类学生中途辍学的原因。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大学院校缺乏服役及退休军人学生就学相关数据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