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小学师生共同推动环保将脚踏车改装成滤水系统 2013年03月18日 05时讯
绿化环境是当今全球化的问题,马国学生亦不落人后,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学以致用,与科学老师联合将一辆看似平凡的脚踏车,变成环保滤水系统。
改装后的脚踏车,能把一个容器内含有石头、草与沙的污水,在短时间内过滤成乾净的水。
该名淡米尔小学的科学老师格玛蒂受访时指出,过滤后的水品质能与自来水媲美,可以被用作洗澡与刷洗,甚至可以饮用,惟饮用前仍需煮沸。
她说,这项学生的环保发明概念是取自原住民捨近取远来取得乾净水的生活方式,进而促成了这项发明。
参与这项环保过滤系统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莎美哈、芝嘉德与?迪桑德兰。莎美哈在受访时更指出,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更能体会水的重要性。
这项努力曾让学生们在儿童国家科学展中赢得了最佳发明奖。此外。他们也将以这项发明作品参与本(3)月在柔佛州配合年度地球时刻(earth hour)而举办的州际环保比赛中,与来自州内的三十所中、小学的学生环保作品一争高下。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小学师生共同推动环保将脚踏车改装成滤水系统 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