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巴拉圭教育部续推动《中学登顶》方案 2012年10月19日 12时讯
巴国在10月开始实施第二阶段《中学登顶》(ProCEM)方案,以协助因部份科目成绩不及格,以致无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的公立中学肄业生完成学业。这项方案从今(2012)年自5月份起先在首都亚松森及中央省试办,课程完全免费,申请者在入学前须先经过分级测验,之后由教师指导修读过去未能通过的科目,同时为了不影响日常上班,学生可依需求选择于夜间或週末上课。
《中学登顶》方案的申请资格为2004至2010年之间结束中学学业,且已唸完三年级者。在今年5月至9月的第一阶段中共有75人报名,其中53人取得毕业证书,但依教育部的估计,因少数科目不及格而未能毕业的中学肄业生在全国约有2万人。这项方案立意虽佳,但目前的主要缺陷在于教育部经费不足,故全国只有八所学校纳入试办,地理上的涵盖面过于狭窄,无法顾及多数肄业生的需求。
根据针对该方案第一阶段报名者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经济因素为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中学学业的主因。由于巴国贫穷人口佔全国总人口4成,清寒家庭子弟一方面白天必须工作,所以即便就读夜间部,也不易兼顾学业;另方面就业压力使他们在中学三年学业结束后,难以留校补修未通过的科目。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巴拉圭教育部续推动《中学登顶》方案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