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第二届学生毕业典礼在哈瓦那大学礼堂隆重举行。哈瓦那大学校长古斯塔沃·科夫雷伊罗、古巴高教部副部长奥贝尔特·桑丁、中国驻古巴大使张拓、中国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副巡视员于继海、中国驻古巴大使馆教育组负责人鞠时光一秘等中古相关部门领导,哈瓦那大学副校长伊尔达·莱昂博士、哈瓦那大学对外西班牙语系系主任莉迪亚·古巴博士、教师代表及全体在古中国毕业生出席,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教师也应邀参加。
收获时刻,作为优秀留学生,我有幸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向父母亲人、全体教职员工、中古各界领导及关心中国在古巴留学生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在登上哈瓦那大学玛格纳礼堂那座菲德尔·卡斯特罗、里根等历史名人曾使用过的讲台时,不禁心潮澎湃,在古巴学习生活5年,其中无数个精彩瞬间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
盛情款待
2007年3月21日,经过20多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大洋彼岸那个神奇的国度——古巴。
加勒比向来是令人向往的神奇之地。当客机穿越大西洋,缓缓下降,碧蓝的大海上,一座岛屿映入眼帘,岛上植被繁茂,一片翠色,从空中看去,仿佛一块镶嵌在镜面上的绿宝石。这就是古巴。
500多年前,当哥伦布站在桑塔·玛利亚号的了望台上,第一次透过他的望远镜眺望这片陆地时,盛赞这里为:“人类眼睛能看到的最美的地方”。如今几个世纪过去,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仍会为她的蓝天白云,碧浪白沙,椰林树影所陶醉。
刚走出机舱,清新的海风便扑面而来,来不及细细品味,热情的欢迎队伍已聚集在大厅出口,向我们招手,我们在闪光灯下和鲜花的簇拥中经贵宾通道走出候机大楼。
乘车来到海关,古巴小学生手持中古国旗,为我们每人献上一束姜花——古巴国花,轻轻一闻,透人心脾。海关门口,华人武术团正在敲锣打鼓,表演舞狮,大家在锣鼓声中走进接待大厅,古巴政府和中国使馆的官员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接风仪式。
过后,学生们登上了大客车,沐着夕阳,听着拉丁音乐驶向学校。1小时后,到达了位于内陆的的圣安东尼奥·德洛斯巴尼奥斯小镇。刚下车,等待多时的古巴儿童艺术团的小演员们就围了上来,献上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手工布娃娃和绘有岛国风景的木牌挂饰,并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歌舞节目。
初到古巴就受到这样热烈的盛情款待,令人十分感动。
百年名校
哈瓦那大学历史悠久,建成于1728年9月21日,是古巴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美洲历史最悠久的几所大学之一。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正是毕业于该校,获法学博士学位。革命胜利后,他常这里发表重要演讲。
哈瓦那大学坐落在首都维达多区的“大学坡”,俯瞰着整个城市。从坡底的广场走到正门,需要跨越88级台阶,台阶尽头,是一尊女性青铜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阿玛·玛德尔,她神情庄重安详,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每一位走进哈瓦那大学的莘莘学子。
2007年3月23日,我们前往哈瓦那大学本部报到。向校门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后,老师在校门前第一级台阶上拉起一根绳子,当我们跨越这根绳,就象征着正式踏进了神圣的知识殿堂。我们来到玛格纳礼堂,在这里,哈瓦那大学校长、古巴国务委员,以及时任中国驻古巴大使赵荣宪先生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宣布我们正式成为这所百年名校的学生。
第一年大学预科阶段的时光是在一所修建在农村的学校里度过的。学校以古巴革命烈士圣地亚哥·菲格罗阿命名,周围是一望无垠的雪茄田、芭蕉林和甘蔗地。古巴革命领袖倡导青年应该在实践中成长,到最基层接受锻炼,以此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故将一些学校修建在农庄附近,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被选送到这里进行学习和劳动。古巴政府在选址上用心良苦,希望我们从这里起步,成长为优秀的青年。
古巴乡村的景色十分迷人。在傍晚常常能看到绚丽多彩的晚霞和火烧云,午夜的天空中更是繁星点点,偶尔有流星划过天幕,拖出一道长长的尾迹,转瞬即逝,引得我们赶紧闭眼许愿。到了收获季节,种植园的工人开着拖拉机,戴着草帽在红土地上劳动,车载收音机里播放着热辣的拉丁歌曲,每到高潮,人们高声跟唱,跟着节奏起舞,这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学本科阶段,我们搬到了靠近首都哈瓦那的塔拉拉城,这里原是高级旅游度假特区,设施齐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革命领袖切·格瓦纳患有哮喘,就曾在这里面朝大海的一座别墅里疗养。2006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下令在此建立学校,专供在哈瓦那大学对外西班牙语系、旅游管理系,以及在恩里克·何塞·瓦罗纳高等教育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学习生活。我们的住所和教室靠近海滨,推开窗就可以看见沙滩和大海。沿街道两旁种植着很多树木,各式鲜花、芒果、椰子、酸角、无花果等成熟后掉落满地,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伊甸园。
文化之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学习期间,学校常常安排我们外出旅游和实践,把参观各种历史文化古迹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
古巴是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岛屿,由于占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被喻为“加勒比的钥匙”,曾一度成为列强的必争之地。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卡斯特罗革命,历史上先后崛起的几个大国均在这里留下了特色鲜明的历史印记,可以说古巴是一座讲述世界近现代史的活字典,也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博物馆。
哈瓦那旧城及城防工事由西班牙人兴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及文化双遗产。在由帆船、火药主宰的大海航时代,这里是重要的军港,被要塞和城墙拱卫。在哈瓦那兵器广场、大教堂广场、圣弗朗西斯科广场以及老广场附近矗立着大量具有很高建筑、艺术及历史价值的古堡、宫殿、教堂及民居,布局整齐和谐,外观古色古香,迄今保存完好,向我们展示了400多年来,从文艺复兴、巴洛克到新古典主义的上千种艺术风格,讲述着一段殖民史。
主教大街永远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狭窄的步行街两旁,餐馆、咖啡厅、书店、珠宝店、家具店、礼品店鳞次栉比,酷似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虽然规模小很多,名气却并不逊色。海明威就曾常常光顾位于街口的小佛罗里达酒吧,每次都点上他钟爱的代基里酒,独酌沉思,品完一杯,带走一杯,就这样体验生活,酝酿出获得诺贝尔奖的巨著——《老人与海》。
哈瓦那的中国城很热闹,这里有拉美地区最大的唐人街、仍使用铅字印刷技术的华文报馆、广受古巴人欢迎的中国功夫学校和提供可口菜肴的中餐馆。
华人华侨曾为古巴民族独立作出过杰出贡献,在市区9号街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18米的圆柱形大理石纪念碑,黑色底座上镌刻着冈萨洛将军的名言“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华人是叛徒!” 这是1931年古巴人民为表彰华人华侨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功勋而建。走在街上,很多古巴人会拍着你的肩膀骄傲地说:“我的父辈是中国人,我也有中国人的血统。”
古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自己的传统习俗,海纳百川的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精髓,仅在哈瓦那市,就有上百座各式博物馆和文艺中心,不遗余力地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国家的内涵和底蕴。一个常年遭受封锁和制裁的国家,如此重视对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实在值得钦佩,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熏陶下成长。
深情厚谊
古巴各级领导,教职员工及普通百姓对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古巴政府经层层选拔、自全国调集了最优秀的教职员工来到中国留学生驻地,专门照顾我们的学习生活。他们有的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其他省份,有的曾远赴国外交流学习,有的具有长达30多年的教学经验。学校为平均每20个中国留学生安排一位西语教师,一位生活老师及语音师、计算机、艺术、体育等各科任教师。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语言环境,这些教师一律坚守在学校,和学生们同吃同住,一年只回家探亲一次。
赴古中国留学生大多是首次走向世界,刚告别亲人,踏上陌生的土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然而我们是幸福的,因为古巴教师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儿女或兄弟姐妹来对待。他们很快就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特征和习惯,每天清早会到枕边叫我们起床,和我们共进三餐,周末带大家外出游玩和采购生活用品,每逢学生生日,他们还会悄悄筹备聚会,准备礼物,突然给寿星一个惊喜。为了更好地接近和了解中国学生,一些从事全西班牙语教学,不懂中文的古巴教师常常主动向中国学生请教,学说普通话,写汉字,过年的时候,他们会为我们挑选贺卡,并亲手写上中文祝福。
由于常年遭受封锁,古巴经济并不发达,物资匮乏,大学教师的月薪为24~30红比索,折合人名币约200~250元,尽管生活清苦,条件落后,他们对工作却非常严肃认真,温情融入在每一个细节,古巴教师的责任心和爱心,让我们终生难忘。
每逢春节,校方都会为大家张罗盛大的聚餐活动和晚会。古巴物资紧缺,供给有限,但在除夕晚宴上,食堂却一定会为每位中国学生发放烤全鱼,以寓意年年有余;没有饺子,就用意大利面饺代替,寓意团团圆圆,还要赠送进口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晚宴后,大家一同赴校区广场或礼堂参加由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和校方共同筹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师生们载歌载舞,在欢声笑语中共度新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古巴家人们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虽身在异乡,却宾至如归。
在胡里奥·特里戈校区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但是他的父母因故不能赶赴古巴。古巴高教部,所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医生,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满怀爱心,及时免费为他实施了手术。术后,医生和老师轮流值班,精心照顾,使他很快痊愈。
在拉美医学院学习的学生要参加实习,定期深入社区问诊,为当地百姓服务。每当他们前往百姓家中,古巴人就像过节般,拿出各种点心和水果,盛情款待。一位女生在问诊过程中认识了一位农家老人,很喜欢吃他家自制的玉米饼,后来每当这位老人进城办事,都要专门带着玉米饼去学校探望她。普普通通的小点心,传递着古巴百姓的爱心。
圆梦古巴
5年前,一群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学子离开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父母,展翅飞向外面的世界,带着青春的梦想,开始了征程。在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习医学的中国留学生代表作为翻译,跟随古巴医疗队赶赴四川,为抗震救灾贡献了一份力量。
2010年,玉树地震后,所有在古中国留学生自发为灾区捐款,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好评。
参加“和谐使命2011”的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访问古巴期间,中国在古巴留学生主动承担医学交流、参观互访的翻译工作,被任务官兵誉为“中国在异国他乡的一面鲜红旗帜”。
还有一些留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掌握中、西双语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优势,赴哈瓦那孔子学院担任志愿者,促进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
光阴似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毕业时刻,当大家再次齐聚哈瓦那大学玛格纳礼堂——梦开始的地方,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已从懵懂的少年,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的青年。
中古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情同手足,在古中国留学生作为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的结晶和见证者,定将在两国教育,以及经济、文化、外交等各领域作出贡献。我们定将心怀感恩,用所学知识和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报答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深情厚爱,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背景资料:“古巴政府单方奖学金项目”系中古两国政府间的教育合作项目,是在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亲自倡导和直接关怀下,专门为支持中国中西部地区12个省区培养人才特别设立的奖学金项目。经中古多部门的密切合作,自2006年至今,中国先后派出了3000多名青年学生赴古巴留学,攻读西班牙语、教育、医学、护理、旅游等专业。目前,已有近百名西班牙语专业的中国留学生顺利毕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