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及全球化程度,南韩政府计划八、九年以後,也就是2020年时,能吸引20万外国青年来南韩留学。
这是今(2012)年4月30日,南韩总理金滉植主持教育改革会议时,所决定的政府新施政目标。
金滉植总理与多位决策官员在该项会议里共同讨论两个议题:一是怎样才能强化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是如何促进社会各界慷慨捐助大专校院。
南韩政府自2004年起,积极设法为大专校院广招外籍学生;2008年时,全南韩外籍生人数达5万名,去(2011)年再增加到8万9,537名,期盼今年底能增至10万名。
这几年以来,南韩大专校院也一直在自世界各地招收天资聪颖又肯努力用功的外籍生。
另外,南韩政府同时也规划今年底以前,激发2万名个人及50家企业团体提供资金给大专校院,使大专校院各方面的发展都能更加快速。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南韩新目标2020年招20万外籍生 2012年约50家企业资助大学 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