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在清华这间留美预备学校上了3年学,感觉自己思想浮泛,见闻寡陋,连井底之蛙都不如。就想着如果能去美国留学,那么,“新事物、新感触,滔滔滚滚,奔赴腕下,应接不暇……”
1917年,吴宓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后来又去了哈佛大学。留学期间,吴宓学了《卢梭及其影响》、《抒情诗》、《英国小说》、《英国浪漫诗人研究》、《法国散文与诗歌》等课程,“颇能如意,当益精修力学”。平时没事,吴宓就去泡图书馆,“恣意游泳其中”。
赴美留学生龙蛇混杂,有的纵情游乐,结党营私,不好好上课。平时聚餐,经常一男偕一女,并肩而坐。吴宓认为,“其情形酷类中国之招妓侑酒”。有的留学生是富二代,家里汇钱供其一掷千金。还有的“骗污华侨息女”,吴宓都斥之为“牛鬼蛇神”。
国内兴起白话文学,吴宓不喜欢。他认为白话文学的流行是文学堕落、黑白颠倒、良莠不别的表现,追求新文学的少年学子,吴宓认为是“弃珠玉而美粪土”。
吴宓很喜欢美国,他认为:“美国向称乐土,遍地黄金。”当时美国加入一战,吴宓深为美国的动员能力所折服。“美国备战,规模宏大,在在均足惊服……其行事之坚强勤奋高效,他人鲜能望其项背。”他在日记中写道。
但对于美国的娱乐文化,一生与保守结缘的吴宓很不喜欢。他觉得美国人热衷追求感官刺激,报纸上、电影里,经常描写情欲、盗劫之事,“凡此俗人所为,高明者厌而绝之。然芸芸者众,蚩顽横逆自喜,为世道人心计,亦殊可感伤之事也”。
1918年9月21日,同学陈达来找吴宓,说在美国西海岸亲眼见到华人遭美国人蔑视欺负侮辱的情况,“甚至饮食馆、理发店,亦拒而不纳”。还说纽约有个“中国展览会”,侮辱中国人。吴宓对此的看法是:“噫,此亦美人之耻也!”
1919年8月10日,吴宓和汤用彤、王正基、顾泰来去林恩市玩,听说当地有地下游乐场,陈设中国鸦片、赌博、娼妓、小脚等种种丑事,以此娱客。吴宓对此事的看法是:“市侩敛财,滋意污蔑。中国人在此邦,受人凌贱,实有由来,盖在美国到处常见不鲜者也。”吴宓不生气。
有一天,洪深约吴宓去看一出名为《黄马褂》的戏剧,是美国人穿着中国的戏服,演绎搜孤救孤的剧情。据吴宓在日记中记载,该剧服饰精美,但是,“惟美人演中国事,总不免嘲笑之意……故作龌龊萎靡之状,令人十分难堪”。可吴宓的感受也仅止于难堪而已,如果换作闻一多,恐怕连戏台都要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