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与其说它是一次募捐,不如称它为一场越洋接力。尽管玉树地震已过去三年,尽管它还会在我们心里时不时出现隐隐阵痛,但几名留美的“90后”中国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里,圆满完成了一次为玉树贫困学生公益爱心捐助活动。“我们想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我们想从中体会责任”……道出了这些留学生的心声。
设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捐助点
爱心捐助 从“越洋”开始
马怡山,一个典型的“90后”兰州男孩,目前是华盛顿州立大学学生。这个暑假,他似乎比平时要忙碌一些。因为作为学校中国学生会会长的他,正在和其他几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一起筹划着一场越洋的公益爱心捐助活动。
提起这个公益爱心捐助活动,还要从今年4月份说起。当时正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读书的他在同学的提议下,想为玉树地震三周年做一次公益捐助。“我当时并没有完全同意这件事。”提起事情的原由,马怡山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
“同学们都是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首先很多同学没有到过海拔高的地区,此外,活动期间将正临暑假,很多同学还有其他事情的安排,加之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我并没有当即决定去做这件事情。”作为学校中国学生会的会长,马怡山言谈中除了透露出自己在学生当中的权威外,也表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干练与谨慎。
但这件事并没有就此作罢。学生会为此召开了会议,提议这个活动的同学也专门写了相关策划方案,经过几天的商讨与筹划,马怡山被同学们的热情所感动,决定“冒一次险”最终摈弃之前的顾虑,完全和同学们一起投入到此项公益活动的筹办中。
今年4月初,他们征得学校的同意后,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活动中心首先开始了捐助倡议。
“学校的活动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区域,平时也是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聚集地。”就在一个不到两平米的区域中,一群来自中国的学生们开启了他们爱心之旅的首站。
海报自己做,传单自己印,一个不大的箱子里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的衣物、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品。一个箱子装满了再换一个,又一个箱子被盛满了……短短四五天的时间,所有征得的物品被装在了20个大箱子中。
“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学校里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们看到这个活动,都积极踊跃地参加了,他们的热情、思乡情、爱心都凝聚在每件物品中,每个箱子里装的不仅是捐赠品,更多的是承载了一份责任。”马怡山说。
不同地域 学生们心靠得很近
边上课,筹备期末考试,边准备捐赠相关事宜,参与此次活动的20名中国留学生乐此不疲。他们细心地筹备着,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遇到困难时没有选择退缩。根据策划方案,最终确定6名同学亲自去玉树,将爱心物品送至贫困学生手中。
这虽然只是一个决定,但对于最终参与此项活动的6名不同省份的同学来说,则将面临高海拔、条件艰苦、路途遥远等现实问题。“凭我对这几位同学的了解,他们平时没吃过什么苦,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他们在向父母谈及此事后,有些同学的父母也不是完全赞同,毕竟有些同学从未到过西北,更没有到过一些贫困地区。各种不习惯与能否适应可能会成为他们此行的最大障碍。”马怡山说。
但所有的障碍都不是障碍,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着爱心传递。他们定时间,选路线,最终在签订完一份“生命保证书”后,开始了他们的爱心之旅。
7月21日,5名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同学分别从唐山、合肥、青岛、桂林、大连聚集在青海西宁,除了每人身后分配好装有爱心捐助物品的大箱子外,更多的是他们的热情、激动与责任。当天,他们又从义乌商贸城购买了250套文体用品驱车赶往西宁和其他几名同学会合。他们在一起时少了些嬉闹,多了些稳重,少了些轻松,多了些沉着,将所有物品清点归整打包,只为第二天能顺利见到玉树的孩子们。
7月22日,同学们一大早从西宁出发首先到达玉树囊谦县的瓦江中心小学。“我们到学校后,尽管对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感到吃惊,但我们并没有表现出来,为的就是让孩子和我们之间没有距离。当我们拿出给他们新买的文具,孩子们非常高兴,拿着文具回到教室后就能使用了。”马怡山说。
心细的大学生为玉树的小学生配齐了铅笔盒、铅笔、尺子、橡皮等文具,孩子们领到文具后当即就可以使用。在捐赠的生活用品中,很多衣物都太大,为此,学校的老师们便根据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边选择边给同学们发放。孩子们不仅有了崭新的文具,就连家长[微博]们也能得到一些实惠的生活用品。
“这儿是中国、这里是青海省、这里就是你们的家……”课堂上,大学生们用新买的地球仪告诉玉树的孩子们中国、美国的地理位置,现场的气氛融洽到了极致,他们互动着,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学生们顿时没有了距离。玩耍、游戏、唱歌、跳舞、他们各自展现着自己独具的美丽与淳朴。他们一同吃饭、一同上课,尽管饭菜清淡甚至简单,尽管他们的语言还不流畅,但那时那刻,他们的心却离得很近。
很快,一天过去了,在接下来的两天行程中,6名留学生分别去了巴塘乡相古村小学,拉吾尕两所学校。随着路途的遥远,学校的条件显得更加简陋,但让这几名学生还想再来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突破自我 活动中感受责任
所有华盛顿州立大学同学捐助的物品在三天时间里全部送到了玉树学生手中。可以说,这次为期三个月筹备的爱心公益捐助活动也算圆满了。灾后重建才是地震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持续的爱心和行动才能让灾后重建工作做得更好。6名留学生利用暑假,放弃一切娱乐活动和学习时间做了一件完全超越自我的事情,完成了各自的心愿,爱国之情、人与人的温情,在那一刻交汇,他们在充实着自己人生之路的同时,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们真的很坚强,出乎我的想象,男生勇往直前超越着自我,女生抵住娇气突破自己。他们完全投入,没有将它视为一次活动,而是把视角和爱心关注到弱势和贫困群体。”马怡山激动地说。
据马怡山讲述,在去玉树的路上,合肥的同学余若楠因各种不适严重感冒了。但这个平时看着娇小的女孩,在玉树的那三天时间里硬是坚强挺过来了。5名同学一路上互相帮助、相互照顾,谁的身体状况好一些,谁就多承担一点,谁不舒服就多照顾一些,在捐助玉树孩子的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他们在给玉树的孩子们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也抚平着孩子们心灵的创伤。
马怡山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是为玉树地震三周年而特别进行的。他和他的同学们会继续做下去的,无论身处何方,他们要将这份爱延续下去,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了责任。同时,毕竟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他们还有很多不周全的地方,回学校后他们还要通过学生会向所有参与此事的同学予以汇报,并总结经验,下一个假期或下一个三年,他们还会重返玉树。
记者采访结束后,马怡山想让记者把这几位同去玉树同学的名字都写下来,因为在20岁的时候能做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真的非常值得支持和鼓励,他们是:崔雨晨,余若楠,伍思齐,张峻豪,李浩铭。
相关链接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一场7.1级强震猝然袭击了青海省玉树州,顷刻之间,山崩地裂、桥塌路断、房倒屋垮,昔日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满目疮痍,众多鲜活的生命顷刻陨落凋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玉树州遭受到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当时,一组数字让世人震惊:重灾区面积4000平方公里、极重灾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24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10多亿元。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平房基本全部倒塌,楼房倒塌过半,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倾力建设的玉树县结古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地震的一瞬间几乎化作了乌有。
此次这6名留学生去玉树,虽然路途上也经历波折,但他们回来后均认为,经历了三年的涅盘,那里人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等都凸显出了和谐稳定的局面,玉树的壮美山川、辽阔草原、蔚蓝天空、圣洁雪山,显得更加壮美、更加动人。
“90后”是幸福的一代,希望的一代,也是现在社会密切关注的一代。“90后”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为社会的又一个聚焦点。
随着一些“90后”炫富、打人等事件陆续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但这不是主流。相比之下,这次“90后”爱心捐助活动的开展,无疑给我们吹来了新风,让社会看到一个正面的鼓舞。这些家境殷实的“90后”,自觉地把视角和爱心关注到弱势和贫困群体,培养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努力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主流,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欣喜。
就像马怡山所表达的一样,去美国接受大学教育并不只是为了追求真理和改善生活质量,在那里会学会如何进行有意义的生活,这包括对社会和社区的责任感,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教育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而他们正是想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这一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