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的留学热潮不断升温,出国留学人数猛增。根据教育部《2004年留学工作年鉴》公布的数字,自1978年到2003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70.02万人,留学国别108个。仅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就有11.73万人之多,其中自费留学占93.05%。
社会隐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庞大的留学大军令世人惊叹。然而,教育部的统计数字中还遗漏了一批数量也在飞速扩张的未成年留学生队伍。所谓“未成年留学生”是指在国外的中、小学就读的未满18岁的留学生。尽管教育部官方称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出国留学不能被称为留学生,他们也因此未被包括在教育部有关留学生的统计数据中,但时下这股未成年人留学风潮却是谁也不能无视其存在的。
尽管缺乏官方的统计数据,但不少人估算,如今未成年留学生已经占到自费留学生人数的一半。在南方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学生甚至占到所有出国人员的70%至80%。一项对上海市14所学校的428名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问卷调查表明,47.4%的初中生和42.9%的高中生有留学的打算,超过六成的中学生父母对子女的出国留学计划持支持态度。而在各种留学咨询中,中学生及其父母占了咨询者的三成以上。
与未成年人出国留学同时升温的是媒体对未成年人留学问题的种种负面报道。除了对其自理能力、自制能力的普遍指摘,更有媒体历数未成年留学生的种种“劣迹”:吃喝玩乐,比富斗阔,挥霍无度;恋爱同居,傍款傍洋,未婚先孕;乃至吸毒赌博,绑架敲诈,涉嫌血案……未成年留学生俨然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隐忧。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未成年人教育的成败关乎民族的兴衰。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出国留学逐渐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又一现实途径。那么,出国留学究竟会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眼下的这股未成年人留学潮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发表评论
父母推动
未成年人出国留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父母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内巨大的升学和就业压力是许多家庭送孩子出国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客观地说,未成年人出国留学是当前缓解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较为有效的现实途径。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95%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大学,44.5%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博士甚至博士后,但是即使在中国连续扩招的情况下,同龄人能够进入大学的比例也仅在15%左右,而且10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为了逃避巨大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为孩子谋得更远大的前程,一些家庭选择了送孩子出国留学这条路。
中外教育模式的不同是父母送未成年人出国留学的另一原因。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导向,较为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课程难度大,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也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找不到自由发挥的空间。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教育则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出于对国内现有教育模式的不满和对国外灵活、务实的教育模式的向往,一些家庭更愿意将孩子送出国门接受教育。
另外,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父母逐渐意识到拥有国际视野和流利的外语将成为孩子未来竞争的重要砝码。不少父母为孩子选定的留学目标即是“开阔眼界,学一门外语”。
一些父母的不理性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未成年人留学潮的形成。有些父母盲目崇拜留学镀金,主观认定“出国就高人一等、留学回来就吃香”;有些父母虚荣心作祟,把孩子出国留学当作自我炫耀的招牌;有些父母怀着赌博心理,幼稚地推卸责任,反正孩子在国内也学不好,送到国外换个环境说不定会有所改善;有些则在留学中介的巧舌如簧之下,稀里糊涂地就把孩子送了出去;更有一些企图通过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把自己来路不明的钱洗干净;而孩子一时的图新鲜、赶时髦也会迫使一些父母做出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决定。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市场的国际化无疑是父母们得以将送孩子留学的想法转为现实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富裕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一批高收入阶层,高额的留学费用对他们来说已不成问题;教育市场的国际化则让众多的国外学校为中国孩子敞开了大门,出国留学成了越来越容易的事情。
失败原因
出国留学不再是难事,但留学生活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却远非易事。一直以来,对未成年人出国留学是否合适这一问题,社会上就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出国留学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人认为,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出去后很容易学坏。而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留学垃圾”的报道更让想送孩子出国的父母们忧心忡忡,犹豫不决。
许多未成年人在国外的留学生涯招致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未成年留学生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被破坏,而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时难以建立。未成年人身心没有成熟,社会化程度偏低,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所以,他们离不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特别关爱,离不开父母和同伴的情感支持。如果缺失了这些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将成为精神上的流浪儿,未来的生活必然是险象环生。到国外留学,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第一次独立生活,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面对文化的碰撞和教育方式的变化,而又缺少来自父母和同伴的社会支持,不少未成年留学生会感到孤立无援,对生活和学业失去信心,甚至因前途渺茫而自暴自弃。
第二,未成年人正处于同一性的探索之中,异国文化与祖国文化的冲突将使这一过程变得尤为艰难。在这一年龄段,每个人都会迫切地想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理想价值的影响。未成年留学生来到异国他乡,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很容易遭受一连串的文化震撼,在内心激起难以舒解的郁闷和焦虑,极易导致情绪失控和人际交往上的冲突。
第三,国内严格监管与国外宽松自由的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相当多的未成年留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适应。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可能会信马由缰,为所欲为,放任自流,导致学业荒废,有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后,未成年留学生问题的凸显与留学生队伍的良莠不齐也有很大关系。许多未成年人不是因为在国内素质优良而出国,恰好相反,他们在中国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学校中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才不得不借出国留学来避免失败的体验。这些学生不仅本身学习基础较差,而且在人格和习惯方面往往有许多缺陷,当他们来到一个缺乏密切监护的陌生环境,发生各种问题是可想而知的。
理性选择
当然,对未成年人出国留学,也不能一概否定。如果未成年人有良好的素质,又具有适当的监护条件,在出国留学过程中,将东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会培养出现代的人才。海外留学生活所培养起来的独立意识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和对世界的真实认识是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益的真正收获。
基于上述的状况和分析,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未成年人出国留学的问题。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应当在国内读完小学和中学,有条件的争取在国内读完大学,然后再考虑出国留学。这或许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参赞白章德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选择好留学的时段是避免出现问题的重要一环,出国留学一般以大学毕业以后为佳。我们赞同他的分析,留学选择在大学毕业后是最经济的,更为重要的是,大学以后,学生的世界观才真正形成,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